新型靶标酶界面功能传感及农药分子识别与检测

来源 :第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农药抑制剂的重要表现就是其对靶标酶的特异性分子识别、高的亲合能力和低的离解常数。研究界面靶标酶的功能传感性质及其与农药分子识别规律对新型农药的合理设计与筛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农药创制过程中最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开展了靶标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在农药分子识别、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首次制备了纳米钻修饰的氨基注入电极HRP/CoNP/NHz/ITO,用此修饰电极研究了HRP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该电极灵敏度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好。
本文研究了钴酞箐修饰碳糊电极对双酚A (BPA)的电催化作用。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线性伏安扫描法(LSV)、电位阶跃计时库仑法(CC)、交流阻抗法(EIS )、恒电位库仑电解等对修饰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
本文利用壳聚糖良好的成膜性和水不溶性,将其与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复合,从而增强修饰电极的稳定性。运用壳聚糖复合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修饰玻碳电极成功的分离了抗坏血酸和尿酸。这为同时测定带相反电荷的电活性物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采用电化学法通过改变电极附近pH值选择性地将壳聚糖/金胶Ru(bpy)3CI2层固定到阴极电极表面,实现了Ru(bpy)3CI2的选择性固定。
直流电对电极直接加热会对电化学检测信号产生严重干扰,多采用高频交流电源加热和对称设计的热电极特殊结构消除于扰。笔者制作了直径104μn的碳柱热电极(R = 19Ω )、直径25μn的铂丝热电极(R=1.8Ω),宽度0. 55mm的印刷碳热电极(R= 111Ω),然后活化电极,在5mM K3Fe(CN)6/K4Fe(CN)6+O.1M KC1中用OCP-t方法表征电极温度。最后在5mMK3Fe(CN
本文利用莽草酸对铝电极阴极电致发光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水溶液中莽草酸浓度的检测方法。氧化铝覆盖的铝电极在施加强阴极脉冲极化时,可以检测到电极本身的发光,其最大发光波长介于400和450nm之间,过硫酸根会明显增强这种电致发光。
本文研究了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Ag-AgCI为参比电极,R丝作辅助电极,取适量四环素类药物的标准溶液或它们的混合液于电解杯中,加入2mL pH 3.78的B-R缓冲溶液,用二次蒸馏水稀释至l1OmL,摇匀,置入电极,通入高纯氮气360s以消除氧。静置10s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吸附富集60s。富集完成后静置10s,然后以100mV s-1的扫描速度,采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
利用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在3.5%NaCl溶液中添加三聚氰胺和磷酸氢二钠协同缓蚀剂对6063铝合金的缓蚀作用。
本文采用伏安法研究羟喜树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在-0.2~+0.4 V范围内羟喜树碱在玻碳电极表面是受吸附控制,发生准可逆两电子转移电极反应过程;并以差示脉冲伏安法建立了检测羟喜树碱含量的新方法。在富集电位+0.8 V,富集时间30s,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可测得其氧化峰电流Ip与浓度分别在2.0×10-7~5.0×10-6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5.0×10-8mol/L
定向直立碳纳米管(ACNTs)是碳管的一种特殊取向形态,与杂乱无序的碳管相比,其生长密度大,相互之间分离性能好,因此更易分散、测量和应用。作为一种电极材料,ACNTs阵列电极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好的导电性能等优点,可提高电化学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的性能。本文通过实验对直立碳纳米管阵列电极在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