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颌面部皮肤肿瘤57例的外科治疗

来源 :第四届全国肿瘤诊疗新进展及新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x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头颈颌面部皮肤肿瘤术后较大缺损的Ⅰ期修复方式。 方法:分析总结2002年-2009年2月间我科收治直径大于5cm的头颈颌面部皮肤肿瘤5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88岁,中位年龄54岁。病程短者3个月,长者40年,肿瘤最小者5×4cm,最大为18×12cm,大于10cm者13例,大于15cm者10例。良性19例,恶性38例。病例类型: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角化棘皮瘤、皮内痣、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神经纤维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纤维肉瘤等。本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并根据肿块部位及大小、性质、年龄等因素,分别采用了松解推进或拉拢缝合修复法、游离植皮修复法、旋转皮瓣修复法、带蒂肌皮瓣转移修复法、综合应用修复法(旋转皮瓣+推进皮瓣+游离植皮),进行了Ⅰ期修复整形。 结果:本组病例均手术切除肿瘤,并Ⅰ期修复整形成功。并发症有:转移皮瓣边缘部分坏死1例,旋转皮瓣部分感染2例,游离植皮部分坏死1例,皮下血肿2例,经对症处理,愈合。本组病例随访半年-6年,术后肿瘤复发5例,死亡9例,其中半年后死亡1例(脑转移),2年后死于复发、转移3例,3年后死于其他疾病5例,2年后失访4例,其余健在。 结论:头颈颌面部皮肤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首先的治疗手段,其术后缺损修复方法是多种多样、各有千秋。其修复方式是头颈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整形科、普外科、五官科等科医生一直在探索研究的临床课题。只有掌握多种实用的组织瓣修复方法,肿瘤广泛切除后才有可能行Ⅰ期修复整形,患者的外观和功能才有可能得到恢复,生活质量才有可能得到提高。术中无瘤技术操作仍是临床医生应重视的基本技能。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出姜黄素微乳,并以K562细胞为对象,研究姜黄素微乳与普通姜黄素溶液的抑制增殖与促凋亡作用。方法:通过磁力搅拌法制备出姜黄素微乳,观察性状并对其做出质量评价。通过MTT试验比较2.5-10μg/mL的姜黄素微乳、空白微乳及姜黄素溶液对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作用24小时后的增殖抑制率;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5μg/mL的空白微乳、姜黄素溶液和姜黄素微乳对K562细胞作用24小时后
目的:了解重组腺病毒Ad-BimS感染对人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BimS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BimS,感染Raji细胞;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BimS mRNA及蛋自在该肿瘤细胞的表达,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病毒感染对Raji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Ad-BimS感染Raji细胞2-5d后,外源基因BimS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均较对
骨肿瘤学是骨科学中的一个特殊学科分支。本述评简要将保肢技术、骨盆肿瘤的治疗、关于软组织肿瘤等骨肿瘤的基本知识和治疗现状进行概述。
随着乳腺摄影等筛查技术和妇女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早期的不可扣及的乳腺病变明显增多。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疾病得到更早诊治,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较传统手术减少了组织创伤,具有美观、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同时在心理方面较传统手术更易被患者接受。为了患者在形体、功能及心理上可以得到全面的康复,各种微创疗法陆续应用到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中。本文拟对早期乳腺癌微创诊疗技术的进展进行总结。
甲状腺癌是一组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的癌症。病理类型不同,其生长速度,恶性程度,转移路径,预后均不尽相同。本文介绍了甲状腺癌的诊断、分型分期及外科治疗。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极须规范,利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应通过组织多中心临床研究,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规范的诊断治疗方案,以指导临床工作。
目的:探讨基质溶解酶(MMP-7)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微血管密度(MVD)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肾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肾脏组织中MMP-7蛋白表达情况和计数其MVD。结果:在正常肾脏组织中MMP-7几乎不表达,在肾细胞癌组织中MMP-7阳性表达率为55.1%。MMP-7 的异常表达与肾细胞癌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T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及其亚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胃癌和21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结果:T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ICOS+CD3+)表达:胃癌组为(25.80±10.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2±0.98)%,P<0.01;总T细胞(CD3+)表达:胃癌组为(53.61±13.84)%,明显低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应用亚甲蓝示踪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lymph node biopsy,SLNB)在早期乳腺癌保腋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行SLNB。将进行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且术后病理证实为Ⅰ-Ⅱa 期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不保腋窝组(对照组);将只进行SLNB,而未进行ALND,且术后病
目的:通过分析11例腮腺手术术后发生的涎瘘,分析其原因治疗方法,以避免涎瘘的发生和尽早愈合。方法:11 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取传统术式,术中均严密缝扎腮腺断面、术后术区加压包扎3天正压引流并口服阿托品片抑制涎液分泌,分析其愈合过程与各个因素的作用。结果:上述4个因素均不同程度的影响涎瘘的愈合。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90例Ⅰ、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9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ICBN,对照组(51例)行常规手术切除ICBN,2组术后均按乳腺癌临床指引治疗,并对2组进行观察随访。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较对照组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经3-24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