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代用品(佳乐施)应用于创伤休克复苏的临床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lytl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验证血浆代用品(佳乐施)在创伤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42例因创伤导致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佳乐施复苏组(G,n=20)和血浆复苏组(P,n=22),进行复苏,在严密的血流动力学动态监护下建立2-3条静脉通道,利用深静脉置管大量补液。液体成份:红细胞、血浆或代血浆、平衡液,必要时补充血小板或冷沉淀。两实验组区别仅在于血浆组胶体全部选用血浆,佳乐施组胶体全部选甩佳乐施。 观察心输出量(CO)、氧供应(DO2)、乳酸(LA)、血球压积、血液黏度及血浆黏度等血流动力学、氧代谢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结果:大量补液后,CO和DO2显著升高,血球压积、血液黏度、血浆黏度和乳酸显著显著下降,术后渐趋稳定。在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标和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指标的变化,两组基本一致,表明在创伤病人的休克复苏中,以等量佳乐施代替血浆同样可以起到恢复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和外周血流灌注,维护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作用。佳乐施组仅在伤后24小时内血浆黏度低于血浆组,而血液黏度两组无显著差别。创伤失血使大量血浆蛋白丢失,同时创伤后的高代谢过程也增加了蛋白质的消耗,佳乐施与血浆相比的劣势可能在于佳乐施不能补充已丢失的血浆蛋白,在以后的治疗中应注意及时补充蛋白质。 结论:在创伤休克的早期复苏中,血浆代用品与血浆同样具有能迅速恢复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和外周血流灌注,维护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微循环,减少缺血缺氧性损害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小,不失为一种好的血浆代用品,可以用于创伤早期休克的救治。轻度创伤,血浆需求量小,血浆代用品可完全代替血浆。严重创伤,体液丧失量大,为避免复苏后期低蛋白血症,可与血浆交替使用。
其他文献
多发伤指在单一致伤因素打击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是对全身状态影响较大,病理生理变化急剧且危及生命的一种损伤。伤员多因严重休克、大出血
严重多处创伤为急诊科常见疾病,多处创伤是指单一致伤因素造成的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损伤,其伤情复杂,病势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急诊治疗护理较为棘手。本文通过一些病例,介绍了急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多发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0月间救治的284例多发伤,男性232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34.5岁;交通事故伤194例,刀刺伤50
会议
目的:探讨肝撞击伤后气腹状态下小肠血流量的变化及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 方法:建立肝撞击伤动物模型,按从股动脉抽血量的不同(6、12-mL/kg)以及气腹压力的不同(5、10
会议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于伤后1、3、5、8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
会议
本文通过对1993.3-2008.2重症失血性休克患者326例病例分析,提出伤后及时合理输液、输血,确切手术止血,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目的:建立非肝素化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使用平衡盐液进行液体复苏,活体观察肠系膜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血流和多形核白细胞的附壁情况,同时观察创伤失血性休克后不同的性
会议
目的: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变迁及耐药。 方法:对我院创伤外科ICU病房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10例多发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进行痰培
会议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机体受暴力打击出现的综合征,此类病人多由于骨折和脏器损伤后疼痛及急性失血等引起。其基本病理是急性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导致全身重要脏器的功能障
会议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年1月~2007年11月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60例创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4年1月-2005年12月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