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自组装的新型共价体系之构建与性能研究

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年度会议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0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从可控分子组装结构到共价相连结构的原位转化,在过去的一年中从不同路径进行了尝试.系统地研究了带有功能基团的1,3,5-三苯基苯在Ag(111)表面的组装行为.实验发现分子排列有两种取向,从而产生很多线性的"缺陷".调节衬底温度可以使"缺陷"增多并有一定规律.进一步升温度至300℃时,几乎所有的缺陷处的分子都通过共价连接的方式结合到了一起,单一自组装区域内的分子排列结构并未因为反应而发生改变.因此,有望通过优化实验参数,控制缺陷密度,在不破坏自组装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大范围规格共价连接的表面结构.
其他文献
发展了有机和无机半导体分子调控自组装和生长低维聚集态结构的新方法并通过维数、形貌、尺寸调控其性能,发现性能对聚集态结构的维数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建立了二维全碳材料石
在电池活性层中,有机给受体材料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发生聚集,形成尺寸大小为几个到上百纳米的聚集体.聚集体的形成极大程度地改变了材料分子的吸光效率、激子的分
多金属氧簇是一类结构精美、形态多样和功能丰富的纳米尺度无机阴离子簇.然而,由于骨架刚性和难于进行有机共价修饰,其自身无法直接用于软物质体系自组装.利用多金属氧簇的表
近年对于具有不变孔径的纳米孔,尤其是小纳米(<2nm)及亚纳米(<1nm)孔的理论或实验研究预言或揭示了在纳米受限空间下众多奇异的功能与性质.开发结构与功能可调的分子及超分子有
由非共价键作用力"胶连"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研究正逐渐走向多维、多层次和功能化.伴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纳米及微米尺度上形成二维和三维有序的自组装孔结构体系,成为分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资助下,本项目以环糊精、冠醚、杯芳烃等几种具有疏水腔大环分子构筑了几种自组装体系,并系统考查了它们的
UPy单元除了形成四氢键同二聚体外,还能与NAPy单元形成四氢键异二聚体.在前期利用四UPy雷锁酚杯芳烃1构筑同体超分子胶囊的基础上,在固定构象杯芳烃骨架上引入四个NAPy单元合
本项目以智能响应性近红外材料和光电转换为功能导向,设计金属有机组装新基元,创造新型功能化可控自组装体系.项目实施两年以来,在近红外发光金属有机材料与Hg2+离子检测、多
在晶体的异质外延中,初期的成核过程是典型的由强相互作用主导的自组装现象.在研究金刚石在过渡金属表面异质成核时,发现随着表面覆盖度的增加,存在一个吸附相由-CH3到-C2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