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毛泽东的军事部署——受美国制约的进军

来源 :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x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于渡江战役之后,开始向全国进军。但在一段时间内部队多处于休整停顿状态,因而也予国民党政府军以喘息的机会。台北方面的军事史著作,除仍以敌军故意相视外,也从军事学术的角度,对解放军的进军部署进行研究,并有所批评。解放军一直有很强的连续作战的能力,因此,常常能出敌意表,予敌军以沉重的打击。但上海解放以后的进军,显然是放慢了步伐,这里有很复杂的因素,担心美国的干涉,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仅就目前已经公布的资料,作一初步的研判。
其他文献
中美关系认识论的四种类型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机场,在由周恩来总理前往迎接的气氛中走下飞机。当时我从电视镜头上看到这个场面。至今记忆犹新。从那时算起,时光已经流逝了近30个春秋。而在这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在1978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上实现了政策大转折,之后于1979年1月开始正式建立中美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并且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前提下扩大了经济关系。本文通过探讨宋子文的美
外交和内政是国家职能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密切相关,相辅而行,“内政是外交的出发点,外交服务于内政”。近代以前,中国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外交,只有封建政府与所属周边藩属国之间的封贡关系。进入近代,国门被迫向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开放,中国不得不与西方世界发生外交关系。1875年,清政府向外派出了第一位常驻外交使节,从此一步步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当然,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中国自然是被列强欺压侵凌
本文介绍了美国提出新银团的倡议和英法日三国初步回应的历史背景,《英法日美四国财团协议草案》和国内朝野的反响,新银团的成立及其自我定位为实施“九国公约”的工具,以及新银团受让的权益、行动方针、贷款活动等内容。
本文以时间发展为线索,阐述了20世纪初华人为救国扶危所做的努力,居于澳大利亚华侨的数目尤其众多,文中重点表述了澳大利亚华侨的救国义举。
本文勾画出了香港华人社区的商界大佬关键人物和机构上升至领袖地位的步伐,并且分析他们何以会如此和怎样会如此,探讨了香港模式是否相同于或者在何种程度上类似于中国内地在同时期产生的社会头面人物。
本文试图通过保存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珍藏的魏特琳女士日记,对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在南京的性暴行作一考察与分析。
本文研究了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军在华“三光作战(政策)”问题,介绍了“三光作战(政策)”重点实行地区,与这一作战政策对我国造成的危害。
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1949年6-8月间对莫斯科的访问,是米高扬1949年1-2月间访问西柏坡的继续。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代表团的此次出访不得不在秘密情况下进行,但中苏两党代表就苏联向中共提供财政、军事和经济援助等问题达成了具体协议。同时,中苏两党就中国国内的形势、中苏两党关系和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内对外政策及有关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为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得到苏联的支
本文论述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政策理念、制定及实行等问题。就如何理解北京政府外交的问题与如何理解北京政府本身展开讨论。
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在亚太地区,此前的中美苏三角关系已为中美日三角关系所取代。关于中美日三角关系的研究,遂为中国学术界所重视。由于中国的国际政治学只是在近一二十年才有严格意义上的研究,它作为一个知识门类是不成熟的,又由于任何国家的学者在研究国际关系史上也不可能摆脱本国国情的影响,笔者仅从中国学人的角度,就20世纪前半期的中日美三角关系史发表一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