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蛋白沉积症分类的探讨

来源 :第五届川渝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51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粘蛋白沉积症是一种组织病理改变,由粘多糖在组织过度沉积造成的一组异源性疾病.我们对粘蛋白沉积症进行了重新分类,试图改变命名和分类上的混乱.材料与方法 PubMed数据库里关于"粘蛋白沉积症(mucinosis)"的所有发表文章为研究对象.共查到文章9554篇.根据4条标准对粘蛋白沉积症进行分类:1)沉积的粘多糖(或粘蛋白)类型,2)粘蛋白沉积在组织病理学上是否为特异的主要改变,3)粘蛋白沉积在系统、还是皮肤,或两者均有沉积,4)粘蛋白沉积在皮肤组织的分布方式.结果1)根据沉积的粘多糖类型分为透明质酸和硫酸粘多糖沉积症,前者的典型代表为甲状腺相关的粘液性水肿,包括全身粘液性水肿和胫前粘液性水肿,后者为粘多糖病,它是一组遗传性疾病,包括12个亚型,因遗传缺陷导致粘多糖分解代谢的一些酶缺乏,从而发生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软骨素和硫酸肝素类的硫酸粘多糖沉积.2)根据粘多糖沉积是否成为独立疾病,分为原发性粘蛋白沉积症和继发性粘蛋白沉积症.当粘多糖沉积为主要的组织学病变,导致特征性临床皮损为原发粘蛋白沉积症,再根据疾病的性质分为变性-炎症性、肿瘤-错构瘤性和遗传性粘蛋白沉积三类;原发性粘蛋白病根据病变累及的部位可分为系统性和皮肤性粘蛋白沉积症,系统性既有皮肤也有内脏粘蛋白沉积,主要有全身粘液性水肿、粘多糖病和粘 液水肿样苔藓的硬化性粘液性水肿等,而皮肤性粘蛋白沉积根据粘蛋白在皮肤的分布方式分为真皮和毛囊粘蛋白沉积,真皮粘蛋白沉积又可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两类.真皮弥漫沉积有胫前粘液性水肿、硬化性粘液水肿、网状红斑粘蛋白病、硬肿病、中毒性皮肤粘蛋白病、淤积性粘蛋白病等;真皮灶性粘蛋白沉积有皮肤灶性粘蛋白病、指粘液囊肿、粘液水肿样苔藓的肢端持久性粘蛋白病、婴幼儿皮肤粘蛋白病、自愈性少年皮肤粘蛋白病等.真皮的这些粘蛋白沉积症属于变性-炎症类,而肿瘤性粘蛋白沉积包括粘蛋白痣、粘液囊肿等,遗传性为粘多糖病.继发性粘蛋白沉积症除了粘蛋白沉积外,其它组织学改变导致特征性皮损,分为表皮(BCC等多种肿瘤)、真皮(结缔组织疾病等多种炎症、肿瘤疾病)和毛囊(皮肤淋巴瘤等多种肿瘤、炎症疾病)粘蛋白沉积.结论恰当地对粘蛋白沉积症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愈后的学习、掌握和交流.
其他文献
某房产开发企业与某物业管理企业(系由该房产企业设立)签订前期物业管理合同,委托该物业管理企业对小区实施物业管理,委托期限为 8年,每平方米收费2.5 元(同等物业收费 1.2
  报告2例血管肉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分析血管肉瘤治疗后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患者,男,71岁.无意中发现额部近发际处紫红色斑片1月余,于2008年1月就诊.皮损经组织病理检查
会议
2020年5月7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广东省“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试点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加快构建支撑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
期刊
  目的 报道应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的局限性斑块型蕈样霉菌病1例.方法 通过临床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PCR检测分析确诊.结果 患者女,64岁,因"小
会议
会议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60例,分别使用白芍总苷胶囊+5%松
会议
2020年11月11日至15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举行.本届高交会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局院、广东省委省政府、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的广
期刊
2020年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中宣部
期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