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档案展览与文博资源同生共长--关于银川市域内档案馆与博物馆共享文博资源积极发展的探索

来源 :2016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jordan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档案和文物都是文明的产物,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档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物是现存的档案.档案和文物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二者载体的档案馆和博物馆,作为城市记忆的文博载体本同根同源.在现代社会,档案馆、博物馆是各自独立、各具特色的.但是,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档案馆、博物馆包括图书馆都是同根同源,都起源于宗庙.档案馆、博物馆作为档案保存和文物保管的专业文化机构,在其壮大的过程中,职能与工作重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与衍变。二者之间的资源整合,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化单一为融洽,从而有效转化各自办展的不同习惯,成功开创开创具有鲜明时代,与宁夏辉煌发展适应的文博展览时代。
其他文献
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中国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仍处在手工操作阶段,档案信息的利用率低下,不断
归档是将具有档案价值的文件由形成部门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无论是纸质文件的管理,还是电子文件的管理,归档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标志着文件管理责任由文件形成部门向档案
会议
电子文件作为社会记忆和国家信息资产,理应得到长期保存,但由于载体损坏、技术淘汰、格式变换、系统升级以及当前电子文件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等原因,一些电子信息正以一种不
中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并取得长足发展,相关研究也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其主要内容集中于数字档案馆构建模式、资源管理、技术应用和信息服务这四个领域.
2011~2015年,全国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指出,档案科技工作要"重点开展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与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档案安全保障能力研究、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策略研究、档案保
国家重点档案(主要是纸质档案)形成时间早、数量多,质量差别大,存在诸多缺环和制约因素,保管保护的工作任务艰巨;目前国家重点档案在受损情况分析诊断、保护修复方法适宜性方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扫描、缩微、拍照、摄像等),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
会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档案局、国家图书馆、南京博物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对纸张酸化对纸质文献寿命的影响和脱酸技术进行了研究。国家图书馆为了了解和掌握馆纸质藏文献的
会议
档案业务外包中,单一来源采购被较多的应用于破损档案的修复业务及档案信息数字化加工业务的外包中,实践证明这种外包方式具有应用于档案外包业务中的良好适用性.当然应用中
会议
2011年6月1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实施.在充分肯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上,强调了将档案管理理念与方法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之中,建立非物质文化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