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2016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sou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1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实施.在充分肯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上,强调了将档案管理理念与方法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之中,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以下简称"非遗档案").建立非遗档案,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应有之举,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紧迫形势的现实需要,更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非遗档案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记忆",这种记忆既包含静态的,又包含动态的、活态的,既可以是平面的纸质档案,又可以是立体的文化空间.档案式保护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种保护模式.近年来,杭州在相关方面积极展开研究与实践,并取得积极进展.建立健全、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体系,不仅为非遗档案的保护提供最原始的凭证,保存民族记忆,而且可以实现非遗资源的有效共享。有关部门应科学合理地利用收集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介绍、咨询与利用服务,同时通过编研、宣传等途径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促进社会共享。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云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施模式和关键问题,为中国档案领域积极引进和运用云服务,提供最佳实践指南和有益借鉴.云数字档案馆应明确数字档案所在云服务器的实际存储
会议
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中国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仍处在手工操作阶段,档案信息的利用率低下,不断
归档是将具有档案价值的文件由形成部门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无论是纸质文件的管理,还是电子文件的管理,归档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标志着文件管理责任由文件形成部门向档案
会议
电子文件作为社会记忆和国家信息资产,理应得到长期保存,但由于载体损坏、技术淘汰、格式变换、系统升级以及当前电子文件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等原因,一些电子信息正以一种不
中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并取得长足发展,相关研究也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其主要内容集中于数字档案馆构建模式、资源管理、技术应用和信息服务这四个领域.
2011~2015年,全国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指出,档案科技工作要"重点开展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与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档案安全保障能力研究、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策略研究、档案保
国家重点档案(主要是纸质档案)形成时间早、数量多,质量差别大,存在诸多缺环和制约因素,保管保护的工作任务艰巨;目前国家重点档案在受损情况分析诊断、保护修复方法适宜性方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扫描、缩微、拍照、摄像等),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
会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档案局、国家图书馆、南京博物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对纸张酸化对纸质文献寿命的影响和脱酸技术进行了研究。国家图书馆为了了解和掌握馆纸质藏文献的
会议
档案业务外包中,单一来源采购被较多的应用于破损档案的修复业务及档案信息数字化加工业务的外包中,实践证明这种外包方式具有应用于档案外包业务中的良好适用性.当然应用中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