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拇外翻截骨矫形术式的选择

来源 :第十届西部骨科论坛暨第九届云南省骨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273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拇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拇外翻86例(110足).根据拇外翻畸形程度不同分为3组.A组(中度):共36例(48足),男2例,女34例;年龄22~70岁,平均46岁.拇外翻角(halluxvalgusangle,HVA)240-360,平均300,第1、2跖骨夹角(intermetatarsalangle,IMA)120~160,平均140.手术方法采用McBride加第1跖骨头颈部楔形截骨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支架治疗经内科治疗失败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安全性、临床预后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方法 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提取经积极药物治疗失败的症状性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行支架治疗患者,终点事件为术后30天内任何卒中、死亡及30天后责任血管区缺血性卒中或目标血管血运重建;主要观察指标:支架内再狭窄.
会议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压干预和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12年1 1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资料包括2个部分:1.病案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时间、发病时间、治疗时间、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发病部位、做CT检查的日期、药物干预情况、病人的转归情况;2.脑影像学资料:干预前、干预后2次脑CT资料,测量病灶、血
会议
目的 本研究拟编制和验证一个急性脑梗死相关肺炎预测量表(Acute Ischemic 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Score,AIS-APS).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建模样本(60%)和内部验证样本(40%).我们选取来自另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Chinese I
会议
目的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与脑卒中的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是TOAST分型中最常见的两种亚型,由于它们的发病机制不同,对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影响也可能不同.本研究旨在明确两种卒中亚型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的特点.
会议
目的 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接受治疗的患者仍有部分会发生临床缺血事件,即阿司匹林低反应性或反应变异性.明确其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对临床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目前尚无公认的简单快捷、又能准确反映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在缺血性卒中预防人群应用全血电阻法(Whole blood aggregometry,WBA)、Verifynow及血栓弹力图进行检测,比较分析
会议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3年4月,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的13例胸锁关节前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4例:年龄28~57岁,平均4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重物砸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h--9d,均为胸锁关节前脱位。根据Grade分型标准:Ⅱ型3例,Ⅲ型10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钻孔减压治疗青少年不稳定剥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OCD)的中期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方法:2006至2012年共63例膝关节Ⅲ-Ⅳ期OCD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监视下行经关节面钻孔减压。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最后1次随访时的Lysholm、Tegner以及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
目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为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重要诱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作为一种极强的成骨诱导因子,在体内外具有极强的成骨诱导活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BMP9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以期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诱导前脂肪细胞成骨或成脂分化的作用,以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该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或BMP9编码序列的重组腺毒感染3T3-L1前脂肪细胞,并同时加入1μM的ATRA对BMP9的作用进行干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第5天、第7天和第9天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Western blot于第11天检测骨钙蛋白(OCN)和骨桥蛋白(OPN
目的 回顾性比较三种内固定方法(螺钉从前向后固定SAPF,螺钉从后向前固定SPAF,支撑钢板固定BPF)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尸体标本生物力学测试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固定强度和失败方式.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12月,我科通过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后侧Pilon骨折64例;平均年龄39.4岁(19~67岁);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片随访,比较三种方法的固定效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