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后备人才选拔机制的不断完善,在我国乒乓球优秀女子青少年集训中,教练员的训练理念逐渐从原来狭义的技战术训练,转变为广义的全面培养运动员,突出地体现在转变原有的三个观念:重技术轻体能;重训练轻文化;重成绩轻素质教育。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国家乒乓球女子二队教练组提出了"追求训练效率最大化"训练计划的组织理念,主要对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的安排进行探索性研究,根本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提高训练效率。研究方法:采用专家访谈法、实证研究法,对全国乒乓球优秀女子青少年集训进行跟踪调查,现场收集了训练计划安排的第一手材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1)全国乒乓球优秀女子青少年集训在训练前将所有运动员进行分组,然后将分组循环、组间对抗两种比赛形式和分组训练进行宏观的阶段划分,主要包括赛前训练、分组循环赛、分组训练、第一次组间对抗赛、分组训练、第二次组间对抗赛等。分组循环和组间对抗构成了一次完整的大循环比赛,这种划分方法既可以避免由于参训人数多,比赛过于集中,把一次集训变成一次长时间比赛的不利结果,又有利于运动员在每次比赛后及时总结,并在随后的训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把"学习"因素和"训练"因素很好地融合在整个集训过程中,真正达到运动员在比赛中学习、在训练中提高的目的。(2)以"周"为单位,全国乒乓球优秀女子青少年集训每周训练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早操、技术训练、体能训练、文化学习、业务学习、教学比赛等。(3)以"日"为单位,集训教练组制定"训练时间内容及日程表",制定集训每天的训练内容,便于参训教练员和运动员全面地了解训练内容,对参训安排进行合理地规划。(4)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堂训练课上。集训队教练组构建了《集训总教案》、《技术教案》、《体能教案》三种教案为一体的教案体系。(5)"时间就是效率",训练计划的时间安排是实现"训练效率最大化"的内在因素。每次全国乒乓球优秀女子青少年集训的总时间都在一个月至两个月之间,集训时间主要由技术、体能、比赛、学习三部分时间组成,其比例约为技术39.1%、体能25.7%、比赛24.4%、学习10.8%。(6)全国乒乓球优秀女子青少年集训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在技战术训练的指导思想方面特别强调基本功的训练,扎实的基本功是保持较长高峰年限的重要条件,技术训练必然需要较长的训练时间才能重新建立适应新规则的技术动力定型,良好的训练效果必须以足够的训练时间作保障,因此技术训练的时间所占比例最高,接近40%。(7)比赛时间主要包括大循环比赛和教学比赛两部分时间,大循环比赛的最终名次直接关系着省市运动员能否参加与国家二队队员"交流"比赛的资格,可见大循环比赛的重要性。在每次集训中都要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比赛,比如打关键球的比赛、发球抢攻比赛、淘汰附加赛、搓球比赛等,且每周一般安排1-2次。(8)体能训练的时间除体能训练以外还包括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时间,主要原因是在原有培养人的模式下,由于超强度、单一早期专业化的训练,运动员的伤病难以避免,如何尽最大可能避免运动员伤病的年轻化,增强运动员发展的后劲,首先就要从意识上使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到准备活动、整理活动和体能训练一样重要,体能训练不仅要提高运动员身体的运动能力,在运动员的培养中更关键的是达到防伤防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目的。(9)学习的时间主要包括业务学习和文化学习两部分。"中国乒乓球运动第三次创业计划"提出以后,对我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中文化教育的功能提出新的要求,其目标是培养的运动员不仅要拿世界冠军,而且要具备推广乒乓球运动的能力,在运动员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指引下,教练员认为学习时间的比例应从现在的10%逐步增加到20%,促使各省市在后备人才培养进一步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研究结论:(1)国家乒乓球女子二队教练组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全国乒乓球优秀女子青少年集训训练计划的内容进行安排,对提高全国乒乓球优秀女子青少年集训的训练效率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2)全国乒乓球优秀女子青少年集训的时间安排分为技术、体能、比赛和学习四部分,各部分时间比例的安排一方面反映出教练组对全国乒乓球优秀女子青少年集训训练计划的精细化组织,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教练组对乒乓球训练规律的把握以及教练员对运动员培养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