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洗修复电镀厂铬污染土壤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条件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eeq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可快速将污染物从土壤中移除,短时间内完成高浓度污染土壤的治理,而且治理费用相对较低廉,现已成为我国污染土壤快速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本研究以某电镀厂铬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Tessier 5步连续萃取法对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并通过系列试验筛选合适的淋洗剂、最佳液土比等技术参数.研究发现适合本场地铬污染土壤淋洗的最佳淋洗剂是柠檬酸,最佳土液比10∶1,最佳淋洗时间6h.本研究可为该类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治理方案的制订,以及淋洗装置和设备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可吸入颗粒物(PM10)严重影响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为分析2000年以来中国北方城市PM10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和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本文运用统计学和GIS方法对2000-2013年PM10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中国北方城市PM10年均值基本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北方城市PM10浓度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11-12月份和1-4月份PM10月平均浓度较高且具有双峰特征;中
本文运用NCEP的GDAS全球气象要素资料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计算广州地区2010年-2012年逐日72小时后向轨迹,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广州地区污染物输送通道特征,计算不同输送通道下广州市颗粒物浓度日均值,同时分析污染物在输送过程中跨越边界层的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地区近地面污染物输送通道可以分为局地、东北路、北路、西北路、东路、南路,不同输送路径对应的PM2.5浓度存在显著差异
2008年,政府提出烧结烟气脱硫的要求,至今6年来,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钢铁烧结机脱硫设施计526台,烧结机总面积8.7万平方米;木钢铁球团脱硫设施39台,球团年生产能力1939万吨;不同脱硫方法的脱硫能力、效率、以及存在问题、衍生的环境影响也更加鲜明,对烧结烟气脱硫工艺选择,提出选择干法、半干法脱硫工艺的建议;对脱硫衍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二氧化硫排放标准确定的思考.
为了探究典型重污染天气期间大气中OC和EC变化特征,使用在线热光法大气气溶胶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于2012年6月7~21日进行连续性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碳质气溶胶日平均值大约为81ug/m3,大约为平常时期的4倍;OC整体呈双峰分布,峰值对应的时间分别为12:00和19:00,OC平均值为101.4±62.4ug/m3;EC整体呈双峰分布,峰值对应的时间分别为9:00和12:00,EC平均
基于武汉市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实验室有机碳元素碳在线分析仪监测数据,分析了2013年与2014年武汉市PM2.5中有机碳元素碳变化特征,初步得到武汉市PM2.5中有机碳元素碳变化规律.2013、2014年有机碳浓度分别为:(13.5±8.3,13.2±8.2)μg/m3,元素碳浓度分别为:(5.8±1.9,3.3±1.7)μg/m3;OC/EC分别为:(3.35,4.13);二次有机碳SOC分别为:(
本文探讨开放空间的大气污染修复技术,重点分析植物修复、喷淋吸收修复、催化分解修复以及微生物修复等技术,并阐述其修复机理,分析上述四种技术耦合的原理和预期效果,指出尽管目前尚未有大气修复的应用研究和工程报导,但与之关联的植物修复、喷淋吸收、催化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技术在各自领域,特别是企业排污治理上的研究和应用已非常广泛,部分技术和产品走向成熟,由此为整合后的开放空间大气修复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基础。而具有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资料、PM2.5和PM10浓度数据就2014年7月10日和11日上海地区出现的两天污染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综合探讨了两次污染过程的天气特征和形成机理的异同点,研究发现虽然这两天污染均是由上游污染物的输送和本地较差的扩散条件造成的,但由于这两天的气象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了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形态:1、大尺度环流形势存在差别,虽然10日~11日的环流形势均有利于污染
利用2007年7月祁连山区民乐县何庄进行的晴空观测所获得的PMS资料,对祁连山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分布及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资料,讨论了气溶胶粒子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PCASP探测的气溶胶平均浓度为102~103cm-3,FSSP~100探测的粒子平均浓度为10-2~101cm-3,日变化特征表现为早晚大,中午小;FSSP和PCASP探测
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使得土壤碳汇能力逐渐衰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以及大气C02含量增加,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为避免土壤碳汇能力的进一步衰退,人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修复措施.生物炭作为一种细微粒难分解的有机碳,具有较高的碳含量及稳定性,因而在土壤碳汇能力修复方面的发展潜力巨大.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及工艺条件,可以制备出适合特定土壤的生物炭用于增加土壤中稳定型有机碳的含量,从而实现对土
按照"禽北上,畜南下"的思路,在北方典型村落发展肉牛养殖可有效解决北方农区秸秆焚烧和化肥过量施用问题.研究在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短期时间内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0~20cm耕作层,与处理D相比,A、B、C3个处理有机质含量分别高出28.3%、19.1%和22.7%;全氮含量分别高出25.5%、12.2%、20.4%;速效磷含量分别高出11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