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地区不同级别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诊疗状况的差异,客观评价不同级别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的治疗水平,为提高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治疗AMI的整体水平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及9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1349例AMI住院患者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及既往病史、AMI发病特点、诊疗及预后情况等进行调查。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经SPSS对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病例1349例,其中三级甲等中医医院744例,二级甲等中医医院605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AMI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明显高于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二者之间的性别构成比例无显著差异。三级甲等中医医院AMI患者伴发疾病比例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对比两级医院治疗状况,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再灌注治疗比例较高,药物应用更加规范化,但二者中药静脉制剂的使用无显著差异。对比两级医院患者预后情况,三级甲等中医医院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结论 :(1)对比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AMI患者具有较独立的临床特征:平均年龄大、伴发疾病多、AMI病情重。(2)对比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治疗AMI的手段更加先进,西药使用更加规范化。(3)三级甲等中医医院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其原因可能与三级甲等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具有的独立的临床特征有关。(4)进一步完善AMI住院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充分发挥中药静脉制剂及中药汤剂的作用,提高北京地区中医医院AMI治疗的整体水平,是目前北京地区中医医院尤其是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