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上海都市文化中的性别观察

来源 :“新视野下的世界妇女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un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上海“阴盛阳衰”两性关系的现象,并分析原因,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与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上海职业女性群体崛起的传统有关。女性的职业化和经济地位的变化,将会对性别文化的建构,带来本质的变化。并通过上海职业女性的口述史,研究上海职业女性,进而研究上海都市性别文化。
其他文献
同性恋是当今社会无法回避且必须正视的问题之一,高校校园中的同性恋状况更值得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性别角色与同性恋群体的关联性等问题值得思考.本研究运用CSRI和自编问卷对11高校的一千余名学生进行了性别角色和同性恋态度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本文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妇女》的作者马格丽特·金,介绍本书围绕夏娃的女儿:妇女在家庭;玛利亚的女儿:妇女与教会;童贞女与男人婆:妇女与精英文化三个方面展开,几乎囊括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妇女角色,同时探讨妇女地位下降的原因。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男女在丧偶或离婚之后都有可能再婚.不过,男女再婚的情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人们对再婚的讨论往往指向女性,很少谈及男子.相比于男性,妇女在选择是否再嫁时往往会受到诸如年龄、经济状况、夫家的挽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再婚事宜所体现的性别差异说明,尽管这个时期寡妇在生活状态方面有较多的选择,但就再嫁而言,她们仍处于不利地位.
本文根据韩国媒体披露的信息资料和本人的考察了解,针对2003-2004、2005-2006学年度,对韩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多所关注,所谓"学历过剩"(Overeducation)引发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高学历让人们痛苦”、“想当公务员难上加难”现象,做一简略的介绍与分析.并叙述了女大学生就业中的喜与忧,建议将就业眼光移向国外,以扩充就业渠道。
本文回顾近代以来日本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有助对日本女子教育事业的了解,或可为发展我国女子教育提供借鉴。
本文介绍了19世纪英国城市公共空间的性别性,男性独享城市公共空间,通过限制女性进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方式,实现对女性的主导和控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本身、市场经济发展本身,逐渐为女性创造着公共空间,使城市某些公共空间可能同时容纳男女两性。虽然19世纪晚期,英国女性获得了一定的公共空间有使用权,特别是公园、商店、物馆、林荫道,但是,总体而言,女性可以享受的城市公共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本文主要探究澳大利亚女流放犯的处境,亦即当时澳大利亚殖民官员和来自英国的自由移民,特别是男性移民对这些女流放犯的态度和处置。澳大利亚殖民初期,英国政府先后押送大约26,000名女罪犯抵达澳大利亚.这些女流放犯到达澳大利亚后,与男罪犯一起为殖民地的开发尽了自己的力量.但是由于当时英国盛行"家庭天使"的女性观、古典犯罪学理论以及殖民政策的不完善,这些女流放犯遭受了"非人道"的待遇:她们被迫与自己的亲人
本文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探讨女性群体,有些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值得中国妇女史研究者注意.一是古代女中豪杰多与男子称雄;二是近代转型中女子的性意识往往比男性更激进.
以往的档案、文献偏重于记录统治阶层、社会精英的活动及政治方面的活动,对普通民众的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特别是妇女的生活记录较少.即使有,也多为枯燥的统计数据,缺少有血有肉的个案记录.本文以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三八红旗手"沈桂莲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其次子李靖的自传、口述访谈及其保存的家族相册和母亲生平资料(包括报刊、履历、书信、日记、奖状、签名本等),为原本缺少历史记载的普通妇女,书写立体丰富的传记.本
《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由顾秀莲主编,国内许多知名妇女史专家共同撰写完成,是第一部完整揭示20世纪一百年来中国妇女运动发展历程的著作.该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考察了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从启蒙、酝酿、兴起、发展、在艰辛中探索到不断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记述了广大妇女为中华民族复兴、国家民主富强和妇女解放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揭示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条件、发展脉络及客观规律,总结了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