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浆多糖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来源 :广东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2015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酸浆作为食材及药材在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在我国北方南方均有分布,价廉易得.为深入开发其药用价值,本项目研究酸浆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历经多年研究,DNA疫苗应用仍然进展缓慢,主要障碍在于DNA疫苗的低免疫原性.本文探讨酸浆多糖作为佐剂提高其免疫应答效应的潜力.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气压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给予硫辛酸600mg静滴,同时联合气压治疗,每次45分钟,2次/日,治疗14d;对照组采用每日单独使用相同剂量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感觉症状和总体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70%和93.3%,其中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
目的:观察讨健脾调肝、化痰活血的经验方糖异平联合针灸治疗糖耐量减低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IG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试验组60例采用糖异平联合针灸治疗,治疗期12周.观察临床症状、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胆固醇(TC)、甘油三
本文在介绍定性研究特点和现有糖尿病领域定性研究实例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现状和特色,对定性研究在中医治疗糖尿病领域所可能担任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定性研究是我们了解社会现象和可能成因的有利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为科学、全面、客观地了解患者、医生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在与疾病处置过程中的经历、观点和看法,从而增进医患双方的了解和沟通,为更有效地促进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和制定合理有效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提
肝失疏泄、肝郁气滞与消渴病的发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冯兴中教授认为肝失疏泄、肝郁气滞为消渴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而阴虚燥热、气阴两虚则是消渴病的病机之本、病机之常。在消渴病的治疗上,冯教授多采取疏肝解郁、益气养阴的治法,临床上每多奏效。
目前,糖尿病肾病普遍认为以脾、肾两脏亏虚为本,痰、湿、浊、瘀等邪气致病为标。岳仁宋教授则认为蛋白质为水谷精微,若其不循常道,则"离经之精便是浊"。同时,提出"挽精逐浊"法。本文通过典型验案,全面分析该法之临床应用,为糖尿病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理。认为代谢综合征类似于中医的体质偏颇状态,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禀赋、饮食、劳欲和情志四途。肝脾肾三脏在其发生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其中脾不升清为核心,与肾实、肾虚和肝失疏泄共同影响着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提供了"体质土壤"。
本文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局灶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总结,对其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甲状腺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总结了目前的治疗方案,最后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局灶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了看法,以趋更好指导诊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脑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而与大血管相比,微血管更容易受到糖尿病的影响。糖尿病脑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脑部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主要见于阿尔茨海默症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微血管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其致病机制复杂,涉及多元醇代谢异常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坐骨神经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表达以及血浆一氧化碳(CO)含量的影响.方法:腹腔内注射STZ诱导建立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筋脉通小、中和大剂量组及硫辛酸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成模后每天一次灌胃给药,持续12周.电子Von Frey仪检测机械痛阈值,免疫组化法检测坐骨神经
精准医疗中国计划启动精准医疗计划,2030年前投入600亿精准医疗是根据个体基因特征、环境以及生活习惯进行疾病干预和治疗的最佳方法.奥巴马曾这样解释:"把按基因匹配癌症疗法变得像输血匹配血型那样标准化,把找出正确的用药剂量变得像测量体温那样简单.总之,每次都给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疗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