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建党一百周年浓厚的革命氛围中,加强当代大学生党史教育学习推动了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着重发展学生道德认知,从教育出发打牢思想基础,更进一步的提高政治素养。在伟大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学校教育系统已然离不开体育课程的建设,为了使"以体育人"观念进一步深入。应将"以德育人"以及"以体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浓厚的红色思想融入体育思政课程建设,深化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实现全面、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提出,要大力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强调当今要着力抓好高校学生的学习教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历史作为当代学习的教科书,应当从历史长久的红色故事中,了解英雄故事、领袖故事,学习一代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忘我奉献、不懈奋斗的红色精神,与体育精神有机相结合,将坚韧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当今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当中。为打造积极向上,以史自信的高校体育思政氛围,增加当代高校青年崇德明理以国为本的信念,将党史教育与体育课程相结合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添砖加瓦。党史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析。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必修课。将党史学习融入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的重要讲话及主要方针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所提主旨思想相结合。传承百年党史精神,贯穿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将党史教育学习融入学校体育教学,深入学生思想道德建设。(1)增加党史学教育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课程。党的十九大和国家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将课程思政融入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当中,体育课程思政与其他各个学科思政建设相辅而行,协同共进。转化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健康的主旨背景下,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与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英雄主义、奉献主义精神相关联,结合时代的特征,建设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与红色体育的源远相联的综合课程体系,使学生了解体育价值,培养形成竞技体育精神。在教授体育运动技能的课余时间里,学校体育发展要更加注重学生理解体会体育内涵,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体育运动表面的技术动作以及运动成绩的达标。(2)增强党员教师、党员学生的自身政治素养,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新时代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应当加强对学校教师培养。体育教师应当与其他各个学科教师加强自身政治素养,党员教师在其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不断深入思想锻炼和党性修养,充分发挥自觉性、主动性、先进性,发扬教师高尚的奉献精神。在校园中,党员教师是中国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道路上,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让党史教育紧跟学校体育教育的脚步,做到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和理论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为教育事业的终身奋斗目标。党员学生也应当成为教师的左膀右臂,在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为党史教育学习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促进完成课程体系的完善。(3)增设多样化课外实践活动,将思想文化隐性教育散播致广。高校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在进行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学校自身应当与时跟进,在推进党史教育学习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同时,学校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在校园体育场地、各个场馆内可以进行党史思想文化交流会,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校园内举办以建党百年以来重要人物、重要事迹、重要里程碑命名的各大体育类赛事,使得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等深入学生的思想。在体育锻炼中奠定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体育竞赛中培养学生顽强的竞技体育精神,坚持不懈,奋勇拼搏。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共同打造党史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崭新局面。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应当将"以体育人"与"以德育人"有效的结合起来,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思政建设共同抓,在学生参与锻炼身体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共同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百年党史,培育国家优秀宏伟大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此篇浅谈认为,党教育史学习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观念以及课程思政改革都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