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态下中国梅雨范围研究

来源 :2011年全国汛期气候预测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相关资料,对气候态下我国梅雨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雨不仅出现在长江流域,其北部淮河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都存在梅雨现象。REOF分析得到位丁二我国长江、江南和江淮地区梅汛期降水的四个基本型态:长江型、南部型、江淮型和东部型。气候平均我国梅雨区由南向北最早入梅候为33候、最迟出梅候为42候。33候长江以南地区首先入梅,具体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突然跳至18°N以北,南亚高压脊线达22°N,850hPa上2 m.s-1西风突然北跳至长江以南地区,梅雨南部型位于大值水汽输送带内,温度达到23.5℃,日照时数达最低值,降水呈现峰值。42候淮河流域最后出梅,表现为副高脊线跳至28°N以北,南亚高压脊线北进至30°N以北,850hPa上2 m·s-1西风和火值水汽带在我国东部梅雨区消失,江淮犁日照时数突然大于6.5小时/天。气候态下我国梅雨北界沿淮河走向,比淮河略偏北,在江苏、安徽、河南境内该北界与梅雨江淮型的北界吻合;西界为109°E,达鄂西南地区;南起26.5°N,与梅雨南部型南界相吻合;在湖南境内梅阿界线呈西北-东南走向。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上海对于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包括中巴资源系列卫星、环境一号星座及国外商业运行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在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生态承载力研究、城市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十年前即在美国兴起的“空间整合社会科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应用前景,运用遥感和GIS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已成为这类领域的潮流。本文介绍了上海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基础数据平台的数据类型,及其作为空间整合社会科学研究的数据源,在各类
2011年6月沿江江南出现5次强降水过程,降水量比常年偏多8成,发生了旱涝急转。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500hPa高度场、西太平洋副高和水汽输送来分析旱涝急转的成因。结果表明:前期春季副高偏南偏东、水汽输送偏少是春季降水偏少的直接原因;5月之后副高开始有所增强,6月4~20日副高脊线在20~24。N之间摆动,长江中下游区域南边界水汽输送增强,加上中高纬乌拉尔山附近阻高活动频繁,冷暖空
利用1951~2010年的月平均500hPa高度场、海温场及74种环流特征量等资料,在定义Nin03区海温变化特征指数(ISSTA)的基础上,采用合成、相关等方法分析了东亚夏季5001hpa环流对其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当前期,ISSTA显著降低(升高)时,可以引起6至7月的南哑及热带太平洋地区及8月朝鲜半岛、日本及邻近洋面的高度场升高(降低)和鄂霍次克海地区高度场降低(升高),意味着西太平洋
本文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定义的季风指数,对2011年夏季风进行分析后发现:(1)西南季风面积和强度都存在一个明显的准20天的周期变化,但强度的周期变化没有面积明显。(2)东南季风面积同样存在一个准20天的周期变化,但是与西南季风面积相比,有大约半个周期的超前(滞后)。东南季风强度则存在一个准lO天的周期变化。(3)偏北季风的面积存在一个准7天的周期变化,而强度则是一个较为明显
根据河南省103气象站的气象资料统计,河南初夏降水量有不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率为4.788mn/10年;初夏气温有不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率为-0.055mm/10年,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均没通过0.05的相关系数信度检验。拉尼娜年河南初夏降水量为负的概率较大,为81.8%;初夏气温距平为正的概率较大:为54.5%。850hPa候平均距平风场,整个1.6候,我省850hPa风场与常年同期相比正常,
2011年汛期(4月1日~9月30日),广东省平均气温偏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汛期主要气候特点是:(1)降水大部偏少。仪雷州半岛和西北地区局部略偏多,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少。(2)初旋偏早,登陆或严重影响热带气旋少。(3)前汛期:开汛偏晚,降水阶段性明显,龙舟水较轻。龙舟水期问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1%,为7年来最少。 (4)后汛期:7~8月阶段性高温明显,热带气旋活动较弱。分析发现,大气
从气象干旱定义出发,考虑干旱累积效应,采用指数递减权重方法逐日计算先前降水指数API,建立基于标准化先前降水指数SAPI(Standard AntecodentPrecipitation Index)的逐日气象干早动态监测指标,利用1971-2010年全国632个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SAPI的适用性特征。结果表明:(1)SAPI呈典型“锯齿型”变化,在降水持续偏少时段甲稳下降,克服气象十旱等级国家标
近30年贵州省夏半年降水量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表现为少雨期-多雨期-少雨期的年代际振荡。去掉年代际趋势,对1981~2010年贵州夏半年降水做EOF分解,主模态的方差贡献为36%,其空问分布表现为伞省同位相分布,但区域降水年际变率的空间分布不均;EOFI降水异常型在4~9月均有表现,尤其在7、8月份。将PCI与7~8月相关的水汽通量场、环流场求相关,发现贵州夏半年降水量降水偏少时,东亚-太平洋(E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结果、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陕西40个站观测资料,通过陕西各月降水量与大气环流相关要素的统计相关分析,采用最优子集同归方法,建立陕西站点月降水量的降尺度预测模型,对2006-2009预测效果的分析表明:该方法对陕西月降水的预测水平夏季高于冬季。春季预测质量起伏较大,而且夏秋季月预测质量比较稳定;区域预测质量陕南效果最好,关中次之,陕北相对较差,同时陕北、陕南预
利用近50年宁夏20个主要气象站降水序列、大气环流特征量、NCEP再分析的高度场、风场、海温等资料,研究了宁夏盛夏干旱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宁夏严重干旱的主要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相对冷、暖背景下严重干旱的大气环流异常的特点、干旱事件与海温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宁夏气候干旱发生的概率北部多于南部;2000年以来,发生干旱的几率增加。冷干年,虽具备降水的动力条件,但南支气流明显偏弱,水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