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为种子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软骨细胞共培养为种子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并评价修复效果。方法:取浓度为3X108/L的第二代BMSCs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观察细胞的增殖和基质合成,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将细胞终浓度为3X108/L的共培养细胞加入含有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的24孔培养板中进行接种培养2,4,6天,计算共培养细胞与DBM的粘附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双侧关节突绞锁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研究4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双侧关节突绞锁的患者。将所有病例分为闭合前路复位手术组,一期后路手术复位组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复位组。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其颈椎损伤类型、椎间盘损伤情况及手术复位效果。
目的 探讨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后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2014年6年间13例偏瘫(其中脑出血后遗偏瘫7例,脑梗塞后遗偏瘫6例,髋关节外展肌肌力为0~3级)股骨颈骨折患者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股骨颈骨折患者35例(>65岁)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4年1月2014年12月股骨颈骨折患者35例(>65岁)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合并疾病、骨折类型、手术方案等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目的探讨儿童创伤后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的筛查断、预防及治疗。方法自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我院小儿骨科收治的3214例创伤患儿,其中下肢创伤1635例,对患儿进行DVT诊断性筛查。
Toinvestigatetheprotectiveeffectof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combinationwithplumbaginonspinalcordinjury(SCI)andexplorethepotentialmechanismoftheirprotection.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经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经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23例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0例,女13例;年龄52~74岁,平均65.1岁.
目的 随着我国肾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肾移植受者数量逐渐增多。肾移植术后由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通过对5例肾移植患者的规范化围手术期护理,使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维持了患者肾功能的正常状态。
目的 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2(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2,NOD2),是一类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之一,通过识别细胞内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或内源性危险信号相关分子(dangers-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对于内固定失效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对于使用PFNA治疗的180例高龄(≥8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Ⅱ型)患者的术后下地时间与内固定失效率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下地时间与内固定失效率的关系。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采用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32例,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骨折分型A型骨折12例,B型骨折10例,C型骨折10例。随访时间15~24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