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及评价

来源 :第十三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肝脏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及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疾病的方法。本文介绍了人工肝的分类及用途,并介绍了非生物型人工肝的进展和生物型人工肝的进展。
其他文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原因不明,但和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本文分析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病理组织学特征,并提出临床诊断的几个突出要点。
肝活检是采用穿刺活检术方法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以观察肝脏疾病病理变化的一门科学。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免疫学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对肝脏弥漫性疾病的认识),临床医师对肝病的临床与病理诊断一致及抗病毒药物疗效观察要求日益增加。肝活检适应于许多肝脏疾病基本诊断预后的判断,是明确临床与病理诊断、评估肝脏炎症活动级别,肝纤维化程度分期以及评价抗病毒与抗纤维化药物疗效的金标准
原发性肝细胞癌在东南亚和中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长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HCC的主要病因,感染HBV的人群患HCC的危险性是未感染者的100余倍,且HCC病人家庭内有hBV感染的聚集性倾向,提示HBV感染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HBx蛋白能反式激活宿主及病毒调控基因,参与细胞调亡和受损细胞DNA剪切与修复,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形成密切相关。本文研究发现肝癌组织中H
本文分析了临床常规使用的肝功能检测指标的不足,提出用经碳标记的底物来评估肝脏功能,指出可以通过13C的排出特异地反映肝脏细胞的损害情况。
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嗜肝特性、能不断复制、且为非直接导致肝损害的DNA病毒,成年人感染后可导致10%成为慢性患者。目前研究认为乙型肝炎患者慢性化涉及异常免疫耐受机制,而Tregs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Tregs是否涉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损害,从而推测其可能的免疫发病机理。
本研究构建了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D-Gal/LPS)诱导的FHF小鼠模型,以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检测FHF和对照小鼠血浆代谢物,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s analysis,PCA)分析所获数据。目的在于:1)建立动物模型和临床疾病代谢组
关于HBV相关肝病发病机理的体内研究,多采用:HBV转基因小鼠,但转基因动物的获得需要昂贵的显微注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非常耗时费力。作者曾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HBsAg表达重组质粒,成功实现了HBsAg在小鼠肝细胞的高效表达。本试验使用该法建立了一个HBV复制小鼠模型,为HB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实用的工具。
充分了解具有早期临床表现的乙型肝衰竭患者及肝移植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的种群结构特点是研发相应微生态制剂产品的理论基础。目前,国内已有关于肝移植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种群生态变化特点的报道,但还未见乳酸杆菌相关的研究。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乳酸杆菌种特异性引物分析健康人群、早期肝衰竭患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的肝移植患者肠道乳酸杆菌的分子生态结构特点。
本文采用前瞻性的研究对163例应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进行了停药后疗效持久性的研究,并对其中24例复发患者再次口服拉米夫定的YMDD变异进行了观察。
本研究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以我国常用的Scheuer病理学分期为标准,计算综合预测模型FibroTestFT,验证其诊断价值,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