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Ⅰ号生肌散在创面愈合中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来源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与学术研讨会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o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肛肠病术后创面疼痛,胬肉增生是一种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着创面愈合,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外用药物治疗简便且疗效可靠。肛肠病术后创面是开放性,局部经络损伤,瘀血阻滞,感染邪毒而致创面疼痛,胬肉过度增生。局部外用给药,是将有效药物直接用于创面,即“药达病所,投之可致”,以清热解毒,祛疲止痛,化腐平胬生肌。 肛肠Ⅰ号生肌散主要是由牛黄、冰片、朱砂、血竭、没药、轻粉、大黄、锻龙骨、珍珠、白芨等组成的外用散剂,其中牛黄、冰片、大黄清热解毒,血竭、没药活血祛瘀止痛,轻粉、朱砂化腐平衡,缎龙骨、珍珠、白芨用于生肌收口。现代药理研究,牛黄能抑制细菌生长,冰片主要成分含有右旋龙脑,体外实验有抑制大肠杆菌、金葡菌生长的作用,大黄含有大黄揉质等物质,对多种皮肤真菌金葡菌引起的各种炎症均有较好效果,血竭成分多树脂、胶及血竭素,血竭树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没药主要成分含树脂、挥发油、树胶等,有消毒收敛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朱砂含硫化汞,外用能抑制和杀灭细菌等,轻粉主要含有氧化汞,所含汞能抑制寄生虫及细菌,且局部无刺激性。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肛肠Ⅰ号生肌散在减轻创面疼痛,抑制胬肉增生,促进创面早日愈合,疗效优于对照组。该散具有消炎、镇痛作用,通过控制创面感染而达到止痛、抑制肉芽增生,从而促进创面愈合。该散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现象及全身中毒症状,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维A酸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cellcounting kit-8)测试维A酸注射液体外对SMMC-7721增殖的抑制作用;建立裸鼠SMMC-7721移植瘤模型,通过比较肿瘤体积(TV)、相对肿瘤体积(RTV)和相对肿瘤增殖率[T/C(%)]的变化观察维A酸注射液对肿瘤生长的影响;TUNEL法观察在维A酸注射液干预下,移
1例88岁男性患者,因左上肺癌伴肺门、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双肺肺气肿入院.入院时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正常,因左上肺癌给予盐酸厄洛替尼150mg,1次/d口服,用药后第4天,CK升至546U/L,肝酶正常.第9天患者诉恶心,查CK1513U/L,ALT39U/L,AST73IU/L,遂停用厄洛替尼.停药第7天,CK降至477U/L,ALT8
探讨临床药师在恶性肿瘤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前列腺癌患者药物治疗,在癌痛控制、治疗方案的制定、患者安全用药等方面提供药学服务.患者顺利完成8周期治疗,仅出现轻度恶心,未出现呕吐、骨髓抑制、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且经综合治疗,2周后患者疼痛得到有效缓解,2周期治疗后患者排尿困难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可以提高其用药依从性,避免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慢性肛门湿疹的西医治疗主要是抗过敏及对症治疗,以内服抗组胺制剂、皮质类固醇制剂、钙剂等,外擦甾体类抗炎药物霜剂或软膏等方法,疗效不确切,易反复。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为风、湿、热,主要病机为湿热内蕴、血虚风燥,因此清热、祛风、燥湿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在治疗肛门湿疹方面优势突出,为中西结合治疗肛门湿疹提供了广泛的临床基础。正常肛门周围皮肤表面偏酸性(PH值5.5-7.0),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皮肤
肛周脓肿又称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脓肿,是发生于肛门直肠周围间隙的急慢性化脓性疾病。科室将浮线应用于多间隙肛周脓肿的治疗,在正确处理内口基础上,通过多点小切口切开已成脓的诸间隙,打通诸间隙,辅以橡皮片为浮线,有效充分引流脓液,同时橡皮片可以刺激肉芽组织增生,其支撑作用又可以避免辅助切口的过早愈合。通过治疗组及观察组之间的对比,发现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总有效率均为100%,但在术后肛门疼痛方面,两者存在一
医院肛肠科自2009年起采用LCⅡB型肛肠治疗仪治疗混合痔,并与传统外剥内扎术进行临床观察分析,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LCⅡB肛肠治疗仪治疗和传统术式治疗,观察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等,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使用LCⅡB型肛肠治疗仪较之传统术式,患者术中出血较少,手术结束后因止血彻底,手术部位填塞压迫止血敷料较传统方法少,从而减轻了患者术后不适感及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