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密波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200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jzj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疏密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SCs)体外抽取、分离、纯化、培养、软骨分化等基础实验,以优化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增强软骨的自我修复功能,延缓软骨的退行性改变,达到预防与治疗骨性关节炎(OA)的目的,同时,探讨疏密波促进软骨生成的最佳波段组合,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疏密波调控H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机制,为疏密波治疗仪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也为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提供一新思路。 方法:①实验于2006-10/2008-03在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完成。选用4周龄SD大鼠45只,雌雄不限,动物处理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抽取SD大鼠骨髓液,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经体外分离、纯化、培养获得SD大鼠HSCs,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情况,研究HSCs的体外生长状况。通过检测HSCs表面标志抗原CD45和CD90表达阳性率,对第3代SD大鼠HSCs(F3 HSCs)进行鉴定。③疏密波发射仪由福州大学生物医学仪器研究所提供。根据干预仪器工作模式的不同,将F3 HSCs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空白对照组);组内根据干预时间的差异分为:A1组(仪器在模式Ⅰ下干预30分钟,1次/日),A2组(仪器在模式Ⅰ下干预60分钟,1次/日),B1组(仪器在模式Ⅱ下干预30分钟,1次/日),B2组(仪器在模式Ⅱ下干预60分钟,1次/日),C1组(仪器在模式Ⅲ下干预30分钟,1次/日),C2组(仪器在模式Ⅲ下干预60分钟,1次/日)。诱导14天后,采用RT-PCR、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疏密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过程的影响。 结果:①体外培养的HSCs生长状况良好,14d可获得均质性较好的HSCs。F3HSCs CD45和CD9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4%、99.12%。②疏密波诱导14d后,CbfalmRNA、Sox9mRNA均有表达,C组优于其它各组(P<0.05),组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苯胺蓝染色可见诱导后细胞胞质和细胞外基质异染;免疫组化可见诱导组呈阳性反应。 结论:疏密波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软骨细胞表型,并分泌软骨细胞特异性基质Ⅱ型胶原,且C组优于其它各组,其主要通过上调CbfalmRNA、Sox9mRNA的表达.进而促进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基质的表达来实现。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剖宫产运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时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对策。方法:观察并记录CSEA下剖宫产术中发生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264例,随机选择同期同样行CSEA下剖宫产术无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患者400例,用回顾性定群研究方法,调查影响CSEA下剖宫产术中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总的为2.1%(45
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筛查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生物标记物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9例内异症、31例非内异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清随机分为预测组和检测组,采用SELDI-TOF-MS检测其血清中蛋白质质谱,比较预测组中研究组(内异症患者)和对照组(非内异症患者和正常妇女)血清蛋白质谱,筛查内异症生物标记物并建立内异症诊断模型;盲法验证该生物标记物
目的:探讨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病因,高发因素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2003年5月至2007年8月问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收治并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包括次广泛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共127例,其中有37例手术后出现了尿潴留,对其病因、高发因素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术后尿潴留的高发因素为年龄偏大,其中,大于50岁的患者易发生术后尿潴留。与小于50岁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目的:设计构建表达溶血磷脂酸(LPA)受体Edg7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慢病毒载体并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初步观察沉默Edg7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设计针对人Edg7基因的siRNA靶序列,合成发夹样DNA序列,退火成双链DNA。先克隆到pGEM-T Easy克隆载体(pGEM-T Easy),再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RNAT-u6.1/lenti质粒
目的:构建人磷脂磷酸水解酶3(hLJPP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enExpress-hLJPP3,并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初步观察重组表达载体对卵巢癌细胞的转染效率、目的基因表达情况以及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从正常胎盘组织中提取hLPP3基因,先克隆入克隆载体pGEM-T easy质粒得到pGFM-T-hLPP3,再用BamHⅠ和Xho进行双酶切,切下的hLP
目的:检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中survivin、p53、p16、cyclinBl、cyclinDl和cyclinE六种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s,TAAs)自身免疫抗体,评价TAAs微阵列对卵巢癌诊断及术后病情监测的价值。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5例原发卵巢上皮性癌、40例卵巢良性肿瘤及23例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39份血清中以上六种TAA
目的:研究泛素(ubiquitin)和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2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上皮性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5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biquitin和cyclinB1的表达情况,结合上皮性卵巢癌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并研究两指标问的相关性。结果:①ubiquitin在上皮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E2)对人子宫内膜腺癌lshikawa(ER+)和HEC-IA(ER-)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相关蛋白P21raS和P-Erk的表达,初步探讨雌激素通过MAPK通路促子宫内膜癌形成的可能性。方法: (1)运用MTT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E2作用下Ishikawa和HEC-1A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2)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子宫
近年来国内外重复人工流产率逐年上升,其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也有所增加,严重地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本文总结了2006年1月份至2007年12月份在门诊重复人工流产2311例。目的:探讨如何减少意外妊娠、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来门诊行人工流产进行调查。研究重复人工流产发生原因,重复人工流产在不同年龄中的发生率,重复人工流产与避孕知识的关系,与避孕方法的关系,与文化程度的关系。结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卵巢切除对大鼠骨组织中Itgβ1和FAK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腹部手术切除大鼠卵巢,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鼠骨组织中Itgβ1和FAKmRNA表达。结果:切除卵巢后12周、24周,随着大鼠骨密度、血清E2水平的降低,腰椎骨组织中Itgβ1和FAKmRNA表达逐步下降,与同时段假手术组相比,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卵巢切除后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影响成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