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g_8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废弃的地下空间工程,为消除其安全隐患,需要对它们进行适当可行的技术处理。根据上海西干线废弃管道充填的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土浆的承载力和压缩系数等力学特性的研究,提出满足空间充填功能要求的水泥土关于最优水泥掺量、水固比与外加剂掺量的试验方案。
其他文献
基于两相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和砂土的动力剪胀性,建立了饱和砂土层盾构隧道地基地震反应方程和有效应力判别方法,通过空间位置的孔压时程分析,初步得到了饱和砂土层盾构隧道地基地震液化的一些特点或规律。
对饱和砂土地基进行了完全耦合的三维排水有效应力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天然饱和砂土地基中的超孔隙水压力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深度处,超孔压峰值到达的时刻比地震加速度峰值到达的时刻要晚;随输入地震加速度的减弱,深层处的超孔压开始消散或基本保持不变,浅层处的超孔压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这一现象与土性参数、输入地震荷载的情况等因素有关;土性参数对土体本身的抗液化性能有重要影响,初始孔
用解析法和Fourier变换对移动点荷载作用下铁路系统和饱和半空间土体的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将钢轨简化为无限长弹性Euler梁,将枕木简化为连续质量块,同时考虑道渣层的影响。由忽略土体自重的Biot波动方程出发,利用Fourier变换对Biot波动方程进行求解。在Fouier变换域内,联立铁路系统和下卧土体的动力方程,求解点荷载作用下土体与道渣层之间的作用力,进而求得土体位移表达式。利用数值积
整体极限平衡变分方法是传统极限平衡方法与变分学的数学思想相结合而提出的一种新方法,其实质是将边坡稳定性问题转化为确定泛函的极值问题。简要介绍了泛函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论述了整体极限平衡变分法的基本数学物理模型和研究进展、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万梁高速公路位于四川盆地的东部,山高、坡陡、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是当时全国高速公路建设中最为艰巨的项目之一。线路全长67.2km,共有高边坡117处。高边坡开挖后的稳定性问题成为这一工程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为结合具体工程对沿线出现的高边坡病害进行及时、科学、合理的治理,确保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作者在对全线边坡调查的基础上,对沿线边坡进行了坡体结构分类,将沿线的高边坡划分为顺层岩石高边坡、堆积层高
本文从重力式挡土墙的滑移和倾覆稳定性出发,建立了挡土墙的滑移和倾覆的功能函数。利用可靠度理论对两种状态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提供了具有相同可靠度指标时两种破坏模式安全系数的参考取值。
依托新疆伊犁河大桥,基于其单桩静载自平衡试验结果,通过单桩有限元数值模拟与静载试验反演分析,确定土性参数,用ANSYS对承台群桩基础与土体共同作用进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同时,对大桥施工阶段群桩承载性状做了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所得群桩中各单桩桩顶和桩底反力与现场监测成果较一致。在用静载试验和现场监测成果验证数值分析的正确性下,用数值分析对群桩在各荷载工况下的单桩反力分布情况、承载变形
以某航天发射工位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桩基的深层平板载荷试验为例,介绍了利用未加载至破坏阶段的载荷试验数据,通过建立GM(1,1)灰色模型,预测桩基后续承载力及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并探讨了灰色系统理论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对于端承桩基础,由于基桩沉降很小,即使加大桩距也很难发挥桩间土的承载作用,因此上部结构荷载几乎全部由桩来承担,桩间土即使有很大的承载力也无法参与工作,从而造成很大的浪费。提出在端承桩桩顶安装专门研制的桩顶变形调节装置,来协调端承桩和桩间土之间的变形,从而实现了端承桩与桩间土的共同作用。工程实例1表明,端承桩复合桩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地基土的承载力,而且由于变形调节装置的存在,端承桩复合桩基还有助于减
Matsuoka-Nakai破坏准则在π平面上表现为外接摩尔─库仑破坏准则6个棱点的光滑封闭外凸曲线,在岩土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通过建立岩土类材料的内摩擦角与第一应力不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一个推广的Matsuoka-Nakai破坏准则。在保持原Matsuoka-Nakai破坏准则优点的基础上,该准则同时考虑了岩土类材料的内聚力和摩擦等因素对其破坏强度的影响,且其在子午面上呈现为外凸的强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