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砂土地基动力响应分析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饱和砂土地基进行了完全耦合的三维排水有效应力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天然饱和砂土地基中的超孔隙水压力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深度处,超孔压峰值到达的时刻比地震加速度峰值到达的时刻要晚;随输入地震加速度的减弱,深层处的超孔压开始消散或基本保持不变,浅层处的超孔压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这一现象与土性参数、输入地震荷载的情况等因素有关;土性参数对土体本身的抗液化性能有重要影响,初始孔隙比越小,相对密度越大,土体的抗液化能力越强。
其他文献
通过振动台模型对比实验研究在地震条件下非液化和液化土层中桩基的工作机理。结果表明:非液化土中桩土相互作用力在地震作用过程中总体变化较小,在等幅波输入下则基本保持恒值;液化土层中桩土相互作用力在随液化进程明显增大,液化过程中土体相对位移增大导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的作用要大于土体模量降低而引起相互作用力减小的作用;非液化土中桩变形主要由上部结构惯性力控制,形成一种桩推土关系,此时常规的拟静力方法可取;可
在采用平面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崔贺庄水库现状大坝进行动力反应分析,并利用简化Bishop法分析在地震动力情况下坝坡的安全稳定性基础上,进行不同抗震加固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的加固方案。
预应力锚索是当今边坡支挡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由于贵州地区对预应力锚索的工作机理与破坏机理研究较少、施工中的经验不足,使得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效果相差很大。为此,通过对某边坡工程预应力锚索的现场试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根据预应力锚杆浆液灌注和张拉锁定的作业要求,通过浆液改性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一组配伍性较好的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配方。该组浆液水灰比适宜(m(W)/m(C)=0.45~0.60)、可注性好(可泵期??15min)、初凝时间2~8h,终凝时间≤10h,早期强度高(2~3d龄期强度15~25MPa)、且后期强度增长稳定。所研制的早强型水泥浆液2~3d凝期的抗压强度与改性前的普通硅酸盐类水泥浆液相比提
分析了支挡结构土压力随位移的变化特征,指出支挡结构土压力随位移的变化呈S曲线。提出了一种基于S函数的含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和主动土压力临界位移四参数的土压力计算模
以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lO公路发生蠕滑变形的边坡为研究对象,全面介绍了10公路路基边坡蠕滑的特征,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思路出发,找出造成蠕滑发生、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了蠕滑的成因机制和稳定性,提出了削坡、换填、排水的综合治理方案。
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变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统计模型;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大坝竖直位移和水平位移进行了统计分析,为小浪底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得出:大坝变形主要受水压和时效的影响,温度对大坝变形影响极小;水压分量年变幅较小,时效分量逐年增加,但年增加量有逐年减小的趋势;大坝变形渐趋平稳,大部分工后变形已经完成。所建立的统计模型拟合精度高,预测能力优,可作为小浪底大坝变形的预测
近年来土钉支护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相关的理论研究目前均落后于工程实践。特别有限元分析方面,前人所做的主要是二维平面或局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少见整体三维分析,在土钉墙开挖过程中,不能考虑施工时单元生死的过渡时间过程等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首先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对一土钉墙支护结构进行整体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了分步施工过程中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土钉轴力的
用比奥固结理论与剑桥模型计算了水力冲填粉煤灰坝在施工期及运行期的整体固结过程,分析了坝体沉降、超孔压消散和坝体应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子坝坝基排水垫层对坝体固结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在饱和松软沉积粉煤灰地基上进行水力冲填筑坝是可行的,不论施工期还是运行期,坝基超孔压消散和固结沉降稳定均很快;在子坝坝下设置排水层可以大大加快坝体和坝基的超孔压消散速度,对保证坝体施工和运行安全极为有利。
基于两相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和砂土的动力剪胀性,建立了饱和砂土层盾构隧道地基地震反应方程和有效应力判别方法,通过空间位置的孔压时程分析,初步得到了饱和砂土层盾构隧道地基地震液化的一些特点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