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重新划分对比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来源 :2017全国沉积学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723694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川中高石梯地区高石1井获高产气流后,为摸清四川盆地灯影组储层的分布,寻找下步勘探的有利区带和目标,针对出现的层位对比问题,开展了全盆地灯影组的特征分析、野外剖面测量、疑源类化石鉴定、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工作,形成了新的灯影组划分对比方案,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桐湾运动对灯影组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认为:1)夹在灯影组上下两套碳酸盐岩之间的碎屑岩(含“蓝灰色泥岩”)层段是一个等时划分对比标志层.2)将标志层划为灯三段,其上为灯四段,其下分为灯二段(主要为富藻段)和灯一段(平藻段).3)桐湾运动可分为两幕,桐湾一幕形成灯二段/灯三段之间的假整合,桐湾二幕形成寒武系/灯影组之间的假整合,两幕构造运动分别对灯二段、灯四段岩溶储层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影响.研究成果为灯影组地震层位追踪、沉积环境恢复、储层展布分析、裂陷槽的发现、气藏类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其他文献
海相烃源岩是全球油气的主要来源,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目前关于海相烃源岩研究主要偏重其生烃理论,缺乏紧密结合勘探生产的海相烃源岩识别、预测和评价方法研究,为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以有机相分析为手段的海相烃源岩评价关键技术组合,本文具体针对西南非海岸盆地过渡期主力海相烃源岩,综合利用沉积相、古生态相、有机地化相以及地震相对其进行“四相合一”综合有机相分析,从而对该套烃源岩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该套烃源岩
Bintuni盆地是印尼东部重要的中生界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内陆裂谷、被动陆缘裂谷、漂移期和挤压反转期4期构造演化,形成现今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格局.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和储盖组合多发育于中古生界,晚二叠世与早中侏罗世煤系地层是主力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始晚中新世,以生气为主.侏罗系三角洲-滨岸砂体为优质储层,平均孔隙度15%;盆地中北部前缘斜坡带发育一系列背斜、断背斜圈闭,且发现了大量气田群;东部逆冲褶
水平井压裂改造是世界级难题,本文基于平板模型的超低渗透水平井分段压裂物理模型进行衰竭式开采、不同注采方式及不同驱替压差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压裂水平井半缝长为150m时压力递减快,流速最大,随着裂缝长度增加,压力降低加快;增大压裂规模,水平井衰竭式开采速度加快.在相同驱替压差下,压裂水平井作为采油井时压力梯度值高.在此基础上对水平井衰竭开采、水平井-直井联合开采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
四川盆地碎屑岩气藏由于受气源充注不充分或二次运移遭受破坏等因素影响,具有含水饱和度高、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属于典型的碎屑岩甜点型气藏.储量计算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求取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更为合理.常规容积法储量计算以测井、地震识别砂体、圈定面积求取参数为主.但对于碎屑岩甜点型气藏,利用常规方法求取的储量计算参数准确不高,识别的砂体并非都是储层,造成计算得到的地质储量偏大,与生产矛盾突出.目前尚未形成针对
风暴沉积的研究主要以海相为主,湖泊风暴沉积的发现和报道较少,笔者通过柴7井100多m岩心的观察,发现了大量湖泊风暴沉积构造和层序,柴7井井区N1、N21为滨浅湖沉积,具有形成风暴沉积的沉积环境,岩心观察发现冲刷面、截切、沟模、撕扯痕;波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粒序层理、变形层理、虫迹、波痕等多种与风暴沉积相关的沉积构造.风暴沉积序列遵循5层结构的普遍规律,但大部分风暴沉积序列由于后期风暴的截切、改造
利用大地重磁异常响应特征,并结合地温场、地震及地质表征,将四川盆地基底断裂划分为一级断裂带5条和二级断裂带10条,主要呈NW和NE向展布,其控制了四川盆地现今的形态特征,并将盆地切割成“棋盘状”的断裂分布格局.四川盆地古生界海相沉积盖层继承性发育于元古界大陆裂谷之上克的克拉通盆地,研究表明早期形成的基底断裂在盆地后期克拉通沉积时期具有继承性的活化作用,地壳深部的基底断裂及韧性剪切带控制着不同大地构
随着物探底层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集群以造价低廉、易于扩充等优势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集群性能,对计算机集群进行资源实时监控是很有必要的.G eoMountain处理子系统提出了一种跨平台集群监控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技术通过周期性收集计算节点机器上/proc文件系统中的资源信息,经过服务器汇总整理后,通过底层通信平台传输给客户端显示.论文给出了集群监控技术的总体设计方案,整个监
前期研究认为川中南部地区大安寨段先天烃源岩条件差,不具备致密油成藏的条件.但近期川中南部地区大的GST-MX地区,大安寨段显示频繁,部署的GQ1H在大安寨段获得高产工业油流,因此其成藏富集特征需要重新按致密油思路进行认识.本文以GQ1H为核心,按致密油研究思路,对烃源岩、储层、源储配置以及地震相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该区虽然烃源岩条件稍差,但是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且发现了相对优质的云质储层;川中南部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低成本改善油气层产能的新技术——低成本超完善求取油气层产能的割缝完井水力喷射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成本水平井综合治理技术。
川东北石炭系气藏作为四川盆地的重点勘探开发层系,针对芭蕉场地区开展沉积相精细解释及沉积相分布规律研究,可为研究区寻找有利储层提供思路,为下一步开发部署打下基础.笔者从芭蕉场石炭系沉积环境及沉积相标志出发,开展沉积相特征研究,对发育的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沉积亚相,膏盐湖、膏云坪微相、云坪、砂屑生屑滩、灰云坪等沉积微相类型进行详细分析,探索其沉积成岩史和成岩作用,开展沉积相分布规律研究,确定有利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