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六届COA国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kai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治疗越来越得到重视,多数学者认为,当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诊断确立后,应积极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维持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主要结构是外侧副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其中,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是最易致伤的结构,几乎所有外侧副韧带的损伤都集中于二者。长期的踝关节不稳定可以导致关节软骨变性和骨软骨损伤等一系列继发病损,最终导致骨关节病的发生。本文对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进行了阐述。
其他文献
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是指既往无脊柱侧凸病史,在骨骼成熟后伴随着脊柱退行性改变而发生的原发性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好发于腰段和胸腰段,除引起患者外观不美观外,还可导致持续性腰痛、神经根性痛和间歇性跛行,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文献中对手术指征、术式(单纯减压还是融合固定)、融合节段以及矢状面平衡进行了较多讨论,但较少提及躯干冠状面。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对伴有明显
本文对股骨头骨坏死骨小梁微观结构改变对股骨头塌陷的影响及防止塌陷的策略进行了探讨。股骨头骨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通常发生于30-60岁的人群,最常发生于30-40岁的男性患者。如果不进行干预,超过70%的患者将会进展到股骨头塌陷,需要在诊断后3-4年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诊断后1年内有20%的患者出现股骨
本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新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人工关节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假体的松动。假体松动可源于承重面磨损颗粒造成的骨溶解反应。如何减少承重面的磨损和磨损颗粒导致的骨溶解是承重面设计的最重要考量因素。
本文对抗生素骨水泥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感染问题进行了探讨。由于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老龄化,人工关节的例数正逐年剧增。感染是其灾难性的并发症。虽然随着外科无菌技术的发展及手术室层流技术的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感染的发生率已下降到了0-4%,但由于这类手术的大量进行,感染的病例数仍不断上升。同时,感染的治疗充满了挑战性,住院治疗康复时间长,相关死亡率高达7%至62%,相关治疗费用也高达一般关节置换术的三到
本文对关节软骨修复技术进行了研究。关节软骨损伤与修复是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面临的重大挑战。截止目前,仍然没有一种完美和被公认的技术,可以成为关节透明软骨修复的“金标准”。而临床上关节软骨损伤与退变又是极其常见的关节病损,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后期不可避免的骨关节炎。近年来,微骨折技术、自体骨-软骨移植、自体骨-骨膜移植、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技术以及组织工程修复技术等在临床上获得了较
本文对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处理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阐述。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我国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也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第二大病因构成。由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复杂程度较高,手术失败率也较高,因此充分认识该畸形的临床特点,掌握手术中的技术要点和手术后病人康复的重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最有争议和富有挑战性的技术是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技术。目前,为了获得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所能提供的力学稳定性,对重建手术在技术上精确度要求是相当高的。本文对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技术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一项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成熟技术。目前在美国每年有40万人接受TKA手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基于人口基数计算,未来每年行TKA术患者人数将远远超过这一数据。本文对TKA围手术期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拇内翻是指拇趾向内侧偏斜的一种拇趾畸形。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生拇内翻原因有先天与后天之分,但大都为后天获得性。本文对拇内翻的外科治疗进行了探讨。
足的副舟骨是舟骨结节部第二化骨中心的先天异常,在舟骨结节处形成一个独立的副骨。它是足部常见的骨性变异。本文对有症状足副舟骨的治疗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