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表地震波衰减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th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深部岩层来说,近地表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和衰减更为严重.野外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工作都要基于表层资料,地震勘探中的激发、接收参数的选择、噪音的压制,以及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都依赖于表层资料.因此,近地表因素是削弱地震信号的高频成分、降低地震分辨率的根本原因,在冲积平原覆盖区更是如此.为了给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提供指导,有必要对近地表地层吸收特性和地震波衰减规律进行研究.通过炮点在不同岩土(粉土、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岩性情况、不同的激发深度、不同的激发频率下得到的近表衰减模型的波场记录及单道地震波形的对比,分析了近地表不同岩土岩性引起的激发振幅和频率的吸收衰减规律。其中,在相同偏移距、不同震源激发频率时,地震波能量衰减存在差异,高激发频率时衰减要比低激发频率地震波能量衰减快;在相同激发中心频率时,在近地表衰减模型下,远道接收的波场能量衰减75%,近道接收的波场能量衰减55.5%-66.6%。
其他文献
全球雷电活动在地球-电离层空腔中产生的极低频(ELF)信号干涉叠加,在一系列固定频率上产生舒曼共振(SR).利用2012年5月Mitzpe-Roman(MR)站ELF水平磁场资料,分析了实测SR日变化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同时基于全球ELF传播模式,利用OTD/LIS雷电卫星资料模拟了5-30Hz磁场功率谱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时域背景信号幅值的均值和偏差满足正态分布的期望和标准差;水平磁场前三阶
本文介绍了雷电的成因、活动特征及其对铁路信号设备、电力系统产生的危害;分析了由雷击引起的列车事故案例。因此加强铁路雷电防护技术的创新,完善雷电防护措施,迫在眉睫。
2013年6月14~19日南疆西部出现了持续性暴雨,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在讨论环境大气湿度条件与暴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水汽远距离输送到新疆并在南疆上空积累的天气尺度动力过程及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暴雨产生在大气异常潮湿的环境中,比湿最大值达到11.5g· kg-1,主要在对流层中下层.长时间强降水的重要原因是边界层以上高湿的特征在暴雨产生过程中一直维持,充沛的水汽被一支从阿拉伯
以往的研究已经指出,大气季节内振荡是提高降水延伸预报技巧的重要途径,但是,使用带通滤波来提取低频分量的方法在实时预报业务当中将受到限制.通过前期研究发现,南海地区850hPa纬向风EOF分解的前两个主模态能够代表南海夏季风的30-60天季节内振荡特征,并且能够解释造成中国南方夏季降水出现显著30-60天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也为区域持续性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环流条件.如果将预报的850hPa纬向风
应用常规与非常规气象与非气象监测资料,对2013年1月20~24日山西区域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华北区域500hPa稳定维持西风纬向环流,地面为低压倒槽或弱的气压场控制是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环流背景特征.(2)本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3年1月20日14时~23日11时,由于相对湿度的变化导致了3次轻雾转大雾过程,23日14时~23日20时,由于PM2.5浓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E卫星云图、榆林CINRAD/CB天气雷达回波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陕西北部榆林市2013年8月4日18-20时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北部上空处于华北冷涡后部强冷平流与低层850hPa暖平流叠加区域,前倾槽结构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气柱具有强烈的垂直风切变和高对流有效位能;地面干线过境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的爆发: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对流云团的后部
本研究主要采用HypoDD双差定位方法对大姚双主震和姚安双主震的余震序列进行精确定位。余震的分布能够较好地勾画出各自主震破裂区的空间展布情况和地震序列的一些细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两地的双主震余震序列在空间上都集中在一条狭窄的线性地带上,双主震的余震序列之间靠得很近,但是无论在平面方向上还是在深度方向上,余震区反映的主震破裂带基本没有重叠。
高密度勘探,主要特点是单点数字检波器采集、小道距、高覆盖次数,以便处理时灵活选择组合方式、面元大小,从而提高资料的品质,最终提高勘探精度.本文应用胜利油田罗家地区同时、同地采集的模拟和数字检波器资料,对高密度资料的剖面基本特征、面波特点、背景噪声特征及斜干扰、强脉冲干扰、非50Hz工业干扰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单点资料和常规资料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近偏移
地震面波是地震资料中能量很强,又较难去除的噪声.因此,选择去除面波方法研究,对进一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对于面波的消除,一般是根据面波与有效波在频率和速度上的差异来进行去除的.后来广泛采用数字滤波的方法,如高通滤波、内切除、f-k滤波、τ-p变换、小波变换、波场分离等.这些方法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都有其局限性.将Chirplet变换应用于去除面波,是对Chir
消减随机噪声是利用地震勘探资料探查油气资源的关键环节,是进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前提.地震资料处理要求能够从强噪声中提取出微弱有效信号,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然而,当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声强度很大时,现有的常规处理随机噪声方法很难达到压制噪声且不损害微弱有效信号的目标.压制低信噪比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声,并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效信号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和热点.时频峰值滤波(TFPF)是消减地震勘探资料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