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用装饰材料的污染问题与安全性检测

来源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4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因陈列材料选择和使用不当发生的空气污染,以及引起陈列文物腐蚀降解的现象正在逐渐受到重视,文章分析了目前陈列材料中已知对文物构成威胁的化学物质的材料来源,介绍了陈列材料中醛、酸、硫化物等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常用陈列装饰材料木材、纺织品和胶粘剂等采用综合评价方法——“Oddy”法检测。实验得出:细木工板、密度板等人造板、有色羊毛质地纺织品、万能胶、白胶等材料对银、铜、铅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作用。
其他文献
《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有害盐脱除技术研究项目,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本实验以铁质文物有害盐类去除的动态基础实验和脱盐效果的量化评估为主线,利用XRD、ICP、IC、SEM、金相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脱盐效率进行多方位的分析研究。
为考察古代陶范的性能,对河南中行地区几块商代和春秋的陶范进行了成分、吸水率、失重及烧成温度的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其和原生土的差异以及制作陶范的一些工艺。
建立了一种近似无损的测试古木材含水率方法,通过测试古木材的含水率与电阻的变化关系,找到了古木材的性质变化点,即古木材的纤维饱和点。该点与新鲜木材的纤维饱和点有一定的差异。古木材纤维饱和点的建立,对于探讨漆木器受损、脱水与保护机理,提高脱水与保护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现代木材和古代木材的吸湿及解吸特性作基础测定,研究木质文物(前者针对近现代文物,后者针对出土古代文物)对空气中水汽的呼吸作用。通过设定不同的工作参数测定木质文物在不同条件下含水率及干缩湿胀率的情况,为博物馆保存木质文物的环境提供参考。由于实验过程中现代木材标本和古代木材标本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数据不但为两类不同文物的保存环境提供了参考,而且还彰显了出土木质文物由于朽蚀而表现出的不
本文论证了户外铁器保护的一种新方法的应用可行性,包括方法原理,实验结果依据和应用工艺。本方法的要点是应用桥联聚倍丰硅氧烷单体,在金属基体上先适应分子层级的防蚀偶联双分子膜,再与有机氟硅材料通过互穿形成耐候性良好的复合保护膜。
白蚁是破坏木构古建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广大地区,白蚁蚁患十分普遍。用化学药剂(如有机砷、有机氯、灭蚁灵、拟除虫菊酯)防治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而有机砷、有机氯毒性大,对古建筑内的彩画、塑像亦有一定的影响。某些拟除虫菊酯虽毒性低,但稳定性差,易受酸碱作用而分解,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灭蚁净是一种以有机磷杀虫剂为主体,与中草药杀虫剂提取液、防腐剂复配经乳化而成。此防蚁剂从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春夏两季多有台风暴雨,在历史上对传统建筑破坏最大的自然灾害也多以风灾水害为主。以木结构为主要特征的古代建筑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如何生存延续?岭南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斗争中,充分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继承延续中原建筑的基础上,从建筑的屋面构造、墙身结构、梁架结构和给水排水、地面防潮等方面,成功地创造并形成了一系列与中原建筑迥异的建筑防水、防潮、抗风技
福建沿海古城泉州遗存了数量较多的明清时期的铁炮,这些铁炮曾长久埋藏于地下,且由于各个时期冶铸技术的差异导致铁炮程度不一的腐蚀。为了能长期稳定地保存这些历史的见证物,必须进行保护处理。根据腐蚀状况,我们对经过去锈、清洁脱盐后的铁炮先用适当的磷酸鞣酸复配溶液等缓蚀钝化,再用有机氟材料进行表面封护处理,并对炮膛内部及不易清除的锈蚀物用复合氟硅材料进行加固和防水处理。处理后的铁炮不仅外观质感较好,而且具有
本文通过对承德普佑寺石质文物风化产物进行现场三维视频观察和包括X荧光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及X衍射分析等在内的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岩石原样、白色析出盐和析盐后形成的灰色粉末的外观形貌、元素成分和化学组成,进一步探讨了风化产物的成因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使用电化学方法,采用交流阻抗Nyquist图,比较研究了聚丙烯酸树脂、氟碳清漆和聚氨酯清漆三种聚合物涂层,以及加入缓蚀剂PMTA前后对银的缓蚀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一含S2-的溶液环境中,未投加缓蚀剂PMTA时,银表面聚氨酯清漆涂层比氟碳清漆和聚丙烯酸树脂涂层有更好的缓蚀效果;加入了缓蚀剂PMTA后,氟碳清漆的缓蚀效果更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