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质文物有害盐脱除技术阶段性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ssus198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有害盐脱除技术研究项目,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本实验以铁质文物有害盐类去除的动态基础实验和脱盐效果的量化评估为主线,利用XRD、ICP、IC、SEM、金相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脱盐效率进行多方位的分析研究。
其他文献
作为马上行国的匈奴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东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共同熏陶。在与汉王朝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往中,自觉不自觉地承担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草原文化因素在中原的出现、汉文化的西传,以及匈奴文化被称为“欧亚文化”绝不是偶然的,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化现象。
印山越国王陵木质结构墓室,采用了两面斜坡顶结构,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年代久远以及盗墓严重,使得其保存状况堪忧。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科学制定了现场施工方案,顺利完成本次保护工程,为合理保护类似墓室结构提供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1996~1998年,作者有幸进入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在西安市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举办的首届中意文物保护修复班,系统学习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期间对扶风县博物馆藏的一枚碎裂的唐代清晖镜进行了修复保护及分析研究,本文对该清晖镜的清洗、拼对、黏接、复原、封护的系统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分析和研究,全方位多角度地将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和保护理念展示给大家,希望对同行的工作有所帮助。
铁质文物因其自身的金属性质活泼,因此极易受所处环境中各种盐碱、氧及水等有害因素对它的侵蚀。铁质文物的腐蚀往往会使外观发生很大的改变,影响它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科学有效的保护,可大大延长铁质文物的寿命,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本文以保护明代古桥构件束腰铁锭的技术实践,阐述保护铁质文物的有效方法。
本文根据馆藏纸绢文物的现状、病害特征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纸绢文物保护工作的措施与设想,促进了广西文物藏品保护工作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从书画创作、装裱时采用的材料及收藏保护环境、展示过程中的管理对书画藏品寿命的影响谈起,分析书画修复装裱对书画藏品保护的重要性,简单地叙述怎样才能使不易保管的书画藏品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为我国文化历史的传承作贡献。
采用丝素蛋白和交联剂戊二醛作为加固脆弱丝绸文物的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蚕丝蛋白溶液和戊二醛的浓度、浸渍时间等因素对脆弱丝绸织物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增重率、回潮率、色差、硬挺度等的影响,得出较优的加固处理工艺方案:丝素质量浓度为5g/L,戊二醛质量浓度为0.05g/L,丝素溶液中浸渍时间(t1)为40min,戊二醛中的浸渍时间(t2)为6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对脆弱丝绸织物的加固效果明显,
对于局部腐朽、开裂及尺寸略短的木构件,可根据构件所处的位置、受损部位及受力方式的不同,采用金属构件进行有效的加固。现代金属切割技术和焊接方法,基本能够保证加工制作出形式各异的金属构件。这就为木构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更多地保留原始构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东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方法内涵深邃、外延宽广。多年来,我们运用东方理念破解、处理文化遗产,特别是在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功勋卓著。然而,东方理念的时空局限性不容忽视,在遇到近代以来,西方舶来超常规的、现代化的、涉及前沿学科的问题,则显得有些苍白。本文拟试举近现代文物保护中的事例予以阐释,并企图谋求良方妙策,来解决东方理念与方法难以破解的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在西方已经广泛使用的凝胶清洗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使用方法。同时根据故宫倦勤斋斑竹彩画的清洗实例,尽量客观的评价此方法的优缺点。并针对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特别是残留和适用对象的疑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为文物表面清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