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盆地苜蓿引种试验研究

来源 :第四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比较了国内外21个苜蓿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越冬率、干草产量。结果表明:国内品种甘农1号、甘农3号、甘农4号、公农1号、公农2号、新牧l号、中苜1号、放牧苜蓿及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加拿大品种阿尔冈金抗寒性强、越冬率较高、产草量稳定、增产幅度较大,适合在晋北盆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国外品种前期生长快、产量较高,但越冬率有逐年下降的区势,增产幅度较小。因此晋北盆地苜蓿主推品种应以抗寒性较强国内品种为主。
其他文献
以塔里木马鹿母鹿,以梅花鹿公鹿为父本进行杂交的F1代母鹿51头,用梅花鹿公鹿进行级进杂交,采用同期发情与试情相结合进行人工授精技术。受胎率86.3%,繁育率88.2%,成活率95.7%,双胎率5.9%;初生仔鹿体重公鹿11.1±1.1KG,母鹿10.8±1.2KG;F2代公鹿毛桃茸鲜茸平均产量2.46KG,是梅花鹿毛桃茸鲜茸平均产量0.39KG的6.3倍,毛桃邑茸茸型为单门桩、肥壮,茸色发红,茸毛
鹿茸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多种药效作用。鹿茸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着其药理效果及在国际鹿茸市场上的竞争力,鹿茸的质量控制和评定标准是制约我国鹿茸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概述了近年来鹿茸品质评定及标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以后更好地进行鹿茸品质评定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本研究以马鹿不同部位肌肉为实验材料,对公母马鹿的颈斜方肌、臂头肌、肋间肌、背最长肌、胸浅前肌、腹直肌、冈上肌、股外侧肌、臀中肌、心肌共10个部位的肌苷酸含量进行了初步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母鹿及不同部位肌肉的肌苷酸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欲对肉质风味进行评定需将影响风味的诸多因素加以综合分析。
本文从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紫花苜蓿在年降雨稀少,风沙、霜冻频发的干旱山区,通过三年的人工栽培,出苗率、越冬成活率均在85%以上,亩均产草量因水肥条件所限,也达到了较满意的产量。为将来在干旱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紫花苜蓿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所生产的苜蓿草用于饲喂牛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为了挖掘苜蓿在其他领域应用价值,本实验以苜蓿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旨在寻找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实验表明:营养期苜蓿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液浓度为8%,碱浸温度为80℃,碱浸时间为60min,酸浸温度为60℃。同时,对其提取率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碱浸温度>碱液浓度>碱浸时间>酸浸温度。
研究日粮中添加紫花苜蓿草粉和苜蓿黄酮对崇仁麻鸡后期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用240只30日龄的健康崇仁麻鸡母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饲养期为28d。其中组I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组II为苜蓿草粉组,饲喂含5%苜蓿草粉的日粮(草粉组日粮含苜蓿黄酮298 mg/kg);组IⅡ为苜蓿黄酮添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 mg/kg的苜蓿黄酮。结果表明:添加苜蓿草粉对崇
“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高原最主要的农业区,发展苜蓿产业解决高寒牧区蛋白质饲草资源缺乏问题和抗灾保育,具有区位优势和相对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通过分析当地苜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苜蓿种子本土化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了确立符合“一江两河”地区实际的苜蓿产业发展战略,立足区域特点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产生的具体问题,系统地研究解决有关提高种子产量的技术难题,以种子生产为育种目标培育新品种等建议
2009年12月14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赛乌素嘎查的设施大棚里播种了14个来自不同地区的苜蓿品种,定期对供试品种的植株高度、刈割后的鲜干重进行测定,并观测记录各小区内的土壤含水量、地温、空气湿度和室温。试验测得数据用DPS软件处理,主要对不同留茬高度(5cm、8cm、10cm)下环境因子与再生速度的关联程度以及环境因子与产草量的关联程度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留茬高度5cm时再生速度与室温
2007-2010年,在青岛地区对引进的23个国内外苜蓿(Medicagosativa L)品种进行了膜侧种植、无灌溉、无施肥模式的田间试验。观察分析了各品种株高、茎叶比、产草量等指标。结果表明23个苜蓿品种在青岛普遍生长良好。国外品种生产性能一般优于国内品种;苜蓿干草产量与年均日照时数、年均温的灰色关联度分别达到0.7955、0.8789,而与年均降雨量关联度仅为0.5691;供试23个品种的草
2009年12月14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赛乌素嘎查的设施大棚里种植了14个来自不同地区的苜蓿品种,定期对供试品种的不同留茬高度5cm、8cm、10cm的植株高度、每平方米刈割后的鲜干重、茎和叶风干重进行测定,对再生速度、鲜干比和茎叶比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苜蓿品种第一次刈割前的生长速度多在0.5—0.88cm/d之间。适宜的刈割留茬高度均为5cm~8cm。在前五次刈割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