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油气地质特征

来源 :中国南海深水盆地油气成藏与勘探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贫油富气,在近年的勘探开发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通过对澳大利亚西北陆架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出:区域上包含四个盆地和一个造山带:北卡那封盆地、柔布克盆地、布劳斯盆地、波拿巴盆地和帝汶-班达褶铍带。西北陆架属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期三大阶段,对应发育有三大沉积建造层序。西北陆架的油气绝大多数集中在中生界,且呈现“内油外气,上油下气”的分布特点。发育三套主要烃源岩:三叠系湖相泥页岩、侏罗系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碳质泥岩和煤系及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源岩样品显示其大多具生气能力。揭示了形成烃源岩的四种模式;主力储集层为裂谷期海相砂岩,被动陆缘期白垩系浊积砂岩是潜在储层;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是区域性盖层。根据形成生储盖组合的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海生海储海盖型和陆生陆储陆盖型两大生储盖组合类型。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于西北大陆架,是区域最重要的成藏组合。油气运移的方式主要有构造脊长距离运移、垂向运移和不整合面长距离运移,超压、断层和不整合面是本区影响运移的主要因素。油气成藏以近源下生上储盖占主导。
其他文献
本文简述了世界及中国气象卫星事业的发展历程,指出科技创新是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发展的动力,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对我国的气象卫星及应用在未来十五年的发展思路是坚持需求牵引,天地
本文着重对全国气象科学技术大会作了总结,介绍了回良玉总理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从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分析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了新时期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航天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高技术产业,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未来五年至十
纵观国际关于资源环境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把三大综合性优先领域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优先领域。三大综合性优先领域分别是:全球变化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管理
气象事业是国家重要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发展同样需要更多具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的支撑。本文就保护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问题作一简单介绍,希
基于新采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从地震属性分析入手,分析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的物源演化,并对峡谷内部砂体分布特征进行了预测。指出中央峡谷水道充填具有红河与海南岛两个方向的
未来十五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做出了走创新型国家道路的战略抉择,这对于我国“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具
通过对巴西东部大陆边缘主要盆地、西非大陆边缘盆地群、墨西哥湾盆地群、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群、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及南海南部深水盆地等22个深水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
深水地震多次波与一次有效反射波的叠加,影响了深水地震构造解释成果的可靠性,降低了油藏描述和油气预测的精度,是海洋高精度地震勘探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实际深海地震资料
南海西部海域自上世纪70年代勘探以来,在北部湾、琼东南、珠江口(西部)盆地发现莺9井、涠洲10-3N等多个碳酸盐岩油藏。第三系碳酸盐岩分布区主要位于盆地内构造隆起(凸起)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