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i合金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第28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a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弧熔炼法制备了Co-Si合金,Rietveld精修表明Co-Si合金由CoSi2和CoSi两相组成,相丰度分别为87.6%和12.4%CoSi2相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Fm-3m,晶胞参数a=5.3650(A);CoSi相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P213,晶胞参数a=4.4376(A)。 电化学循环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CV)表明Co-Si合金经过活化后其电化学容量最大达到225.8mLAh/g,具有较好的可逆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其他文献
为提高特高压输电系统的输送容量,在线路上加装串联补偿装置是经济合理的。串补站耐雷性能的研究是确定串补装置外绝缘水平、雷电保护措施和配置方式的前提。本文以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典型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为例,对加装串补装置后变电站耐雷性能的变化及串补站的雷击故障率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了串补站的雷电侵入波保护措施,以特高压串补站典型接线方式和设备参数为基础,建立了雷电侵入波的仿真计算模型,采用区间组合法对变电
锦屏二级水电站地处土壤电阻率很高的山区,而且其入地短路电流也很大,若将其接地电阻降低到规程规定的范围内难度极大。此时应以均衡地表电位和转移电位的隔离为主.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接地系统的电气参数进行了大量计算。结果表明,在开关站附近的雅砻江中敷设水中地网能有效的降低系统的接地阻抗;开关站敷设的人工地网采用压缩比为0.7的不等间距布置结合垂直接地极能将跨步电势和接触电势限制在规程规定的人身安全的范围
预防绝缘子冰闪对于保证覆冰地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十分重要,本文在人工气候室模拟绝缘子覆冰,对FC210D、XZP-210和XZP-300绝缘子插花布置的直流闪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5种插花布置方式(“一大一小一”“一大二小”、“一大三小”、“一大四小”和“一大五小”)对绝缘子串冰闪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问插布置可有效提高绝缘子串的冰闪电压,其中“一大三小”方式最为理想.
碳包覆和减小粒径是提高LiFePO4电化学性能的两种有效手段,本文将这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制备出了纳米级的LiFePO4/C复合材料。 SEM结果表明, LiFePO4的粒径为100~300nm。并且这种纳米级的LiFePO4/C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2C和1C倍率下,材料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50和130 mAh·g-1,经过50个循环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6.6%和97.7%。
以尿素为燃料,首次采用燃烧法合成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钠锂Na2Li2Ti6O14.XRD粉末衍射结果表明在600℃的燃烧温度下得到的样品为纯相的目标产物钛酸钠锂。随着燃烧温度升高其特征衍射峰强度增加,结晶度提高。扫描电镜显示样品为无规则形状的颗粒或颗粒的聚集体。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800℃下制备的样品充放电平台在1.3 V左右,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以纳米管钛酸为前躯体,在真空条件下将硝酸镍的乙醇溶液引入纳米管钛酸中。再经过400度热处理3小时制各得到镍担载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材料评价其性能。结果表明:担载镍后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嵌锂性能,在10C下进行充放电,其可逆容量仍有100mAh·g-1,经过70个循环后容量没有明显的衰减,和未担载的样品相比性能大大提高。
以三聚膦腈(HCCP)和4,4’-二羟基二苯砜(BPS)为单体,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硅@聚(三聚膦腈-4,4’-二羟基二苯砜)无机-有机复合前驱体。进一步热解后得到核壳结构的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在900℃热处理时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循环稳定性:4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保持95.1%的可逆容量(~1300mAh g-1)。
采用锐钛矿TiO2为钛源,Li2CO3为锂源,取n(Li)/n(Ti)=0.84,当恒温时间为14h及短少温度为850℃下制备的材料比容量最高,达172.3mAhg-1。交流阻抗测试表明,850℃、14h得到的样品0.1C放电的材料的阻抗比0.2C、0.5C要小得多,表现出优良的电子导电性,脱、嵌锂过程相对容易,这直接导致0.1C倍率放电比容量高于0.2C、0.5C倍率放电比容量。
本文研究了双层固体电解质膜保护的金属锂电极,实现了锂在水溶液中零腐蚀的研究目标。进一步,测试了水性电解液体系的锂-空气电池性能,结果显示这种水体系金属锂电池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和放电电压。
采用表面负载有磺酸基团的胶体粒子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质子交换膜。考察了膜的微观形貌、质子电导率以及甲醇透过率。研究表明该质子交换膜具有球形胶体粒子紧密堆秘构筑而成的致密结构;在离子交换容量(IEC)为0.34 mmol/g时的电导率为0.011s/cm:该质子交换膜的甲醇透过率仅为10-8~10-7cm2/s,而且甲醇渗透系数不随甲醇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