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和作用--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来源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luoyu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261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高校对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影响及作用,结果发现我国高校在创新氛围、教学方式、学生对科研的参与程度、考核制度、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我国高校应为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积极营造自由的学术环境和宽松的创新氛围;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真正发挥高校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孵化作用。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人力资源已成为社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河南作为中国的第一人口大省,也是人力资源大省。实施人力资源强省战略,人口包袱会变为人力资源财富,人口问题就会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人口阻力就会变为人口动力。加快河南人力资源强省建设,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强力推进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步伐,立足现在,谋划未来,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本
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大力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科技尖端人才,是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迫切需要,在改革开放的新世纪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既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实力,也预示着它的发展前景和未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作为正在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深圳,创新就是这座城市的生命。能否平断集聚创新人才、持续保持创新能力,是未来深圳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
近年来,广东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为第一优势”的理念,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的高端人群,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科技、经济和社会创新的主要承担者。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是上海全市上下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形成合力、提升能力、激发活力、增强凝聚力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扎实推进各项人才工作。
培养创业型科技人才具有不同的模式。社会复合体培养模式,是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充分运用和有效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培养人才的资源,创造性地将知识、技术、市场、管理、文化及制度等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以最合理的结构方式集成创新,从而具有创造性、融合性、倍增性、适应性强的培养特征。
以我国汽车行业人才链为切入点,透视产业与人才互动发展现象,调查分析不同类型创新型汽车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求和成长途径,比较全球汽车行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考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个体、团队、及其成长环境,围绕我国走向汽车强国的目标,探索中国汽车行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汽车产业基地、汽车企业,以及汽车类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培养与造就高层次创新型汽车科技人才的对策和建议。
2011年,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对《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一年来,人才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工作开局良好,各地各部门抓紧建立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出台重大人才政策,启动重大人才工程,开展人才特区试点工作。我国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初步确立,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规划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各地各部门在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中也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以建设上海国际人才高地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建立人才发展的特定导向、特别政策、特色机制、特殊环境的上海国际人才自由港(以下简称人才自由港),使之成为来去最自由、落户最便利、创业最宽松、生活最舒适、人才最向往的新型园区。更好地服务于“四个率先”和“四个中心”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上海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