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对430铁素体不锈钢夹杂物的变质及对性能的影响

来源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115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稀土对430铁素体不锈钢夹杂物形貌、夹杂物组分的变性及对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改善了430铁索体不锈钢夹杂物的形貌,稀土通过大量吸附碳原子,变质夹杂物的化学组分改变了断裂机制.加稀土试样断口裂纹源区为韧性撕裂,未加稀土试样断口没有韧性裂纹源区,整个断口全部为解理断裂.加微量稀土的试样横向冲击性能比未加稀土试样大幅度提高,最高提高了5倍.
其他文献
通过对菌液浓度、矿浆浓度、矿石粒度、培氧基成份、pH值等条件实验之后,筛选出锌的最佳细菌浸出实验条件,进行综合条件实验,并与早期项目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最佳综合实验条件:菌液浓度为20%、矿浆浓度为10%、矿石粒度为-1 mm、培氧基成份9k/2、pH1.5~2.0、实验时间7 d、温度30℃.在综合条件下,锌的浸出率在7d时可达到48.12%,说明该细菌已经基本上适合所研究的体系,同时与早期
以工业TiOSO4液为钛源,在沸腾条件下水解制得多孔偏钛酸作为载体,以双氧水溶解偏钒酸铵(NH4VO3)为浸渍液,浸渍、干燥、煅烧得到不同钒负载量的V2O5/TiO2催化剂.采用XRD、XPS分析和比表面积测试对V2O5/Ti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光照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来测试催化剂光催化性.实验结果表明,水解条件影响载体TiO2的比表面积,V2O5在锐钛型TiO2表面呈非晶态分布;
在实验室采用硫酸渣矿浆吸收含氯废气制取FeCl3,利用含氯废气中的酸性气体HCl与硫酸渣中的Fe2O3进行中和反应,同时利用Cl2的氧化性将硫酸渣中的亚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使之形成产品FeCl3.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可实现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
采用直接电脱氧法,在800℃下的CaCl2-NaCl混合熔盐中,用烧结后的ZrO2-Ni2O3片体作阴极,高纯石墨碳棒作阳极,在3.1 工作电压下制备ZrNi合金.并利用XRD、SEM和EDS图谱分析了电脱氧产物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直接电脱氧法可以制备出ZrNi合金;高纯Ar气氛下电解约12 h后,产物中ZrNi合金的质量百分含量约为78%,微区分析含量可达到93.3%;氧在
对富锗硫化锌精矿进行了加压氧化酸浸锗、浸出溶液中和沉淀分离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压浸出在温度145~155℃、氧气分压1.2 MPa、时间2.0 h、精矿粒度-38μm占96.60%、硫酸用量55 ml/100 g精矿的条件下,锗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1%以上;加压浸出溶液石灰石粉中和沉淀分离锗,锗的沉淀率可以达到96%以上,沉锗渣中锗的品位可以达到300g/t左右.
在含有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CTMAB)存在的酸性介质中应用分光光度法测锡,加苯基荧光酮与锡络合生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于波长530nm处直接对钢中的金属锡进行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苯基荧光酮对金属锡具有稳定的分析性能.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铅是在稀盐酸介质中,用空气-乙炔火焰,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83.3 nm处测量吸光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快速、可靠的分析效果.
选用攀钢转炉钢渣,研究了钢渣在人工海水中的溶出行为.在开放条件下,当钢渣加入后,人工海水的pH值均急剧升高,到达最大值后又开始下降,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变化速度趋于缓慢;溶出实验中硅、锰的溶出速度也是先快速升高而后变得缓慢,但溶出的铁会被氧化生成Fe(OH)3沉淀,其浓度先增大再迅速下降.在密封条件下,钢渣加入后,pH值迅速升高,而后变化速度趋于缓慢最终稳定,且铁的浓度也在短时间内增大,随着时间的延长
以富锗硫化锌精矿为原料进行湿法炼锌新技术研究,提出了“浸出-三段净化-长周期电积”的新工艺流程,浸出过程中锌的浸出率>86%,获得了适合锌长周期电积的复配改性胶质添加剂,锌电积的电流效率达88%-89%,在国内率先成功地实现了机械化剥锌.
本文通过对方铅矿和软锰矿两矿法浸出铅、锰盐并直接制备电池材料和磁性材料工艺中影响铅浸出率的因素的究.得出了在该工艺中影响铅浸出率的主要因素是氯化钠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反浮选工艺,研究了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在不同浮选流程条件下的浮选效果以及稀土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一粗一扫试验综合精矿的产率和回收率与一次粗选精矿的产率和回收率相差不大,但一次粗选精矿P2O5的品位高于一粗一扫试验综合精矿的P2O5的品位,并且一次粗选精矿的稀土回收率好于一粗一扫综合精矿的稀土回收率.因此综合考虑浮选的各项指标以及生产成本,采用一次粗选工艺流程较佳.(2)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