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指标监测对骨创伤形成DVT的临床诊断价值

来源 :第三届华北三省两市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e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P-选择素的监测,探讨其在骨创伤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来我院住院的创伤骨折及关节置换患者223例,其中男143例,女80例;年龄15~83岁。经我院彩色多普勒确诊的DVT患者45例(包括关节置换术后DVT患者22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28~74岁。正常对照组为来我院的健康查体者40例(均已排除血栓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男22例,女18例;年龄15-73岁。标本采集均为清晨空腹取静脉血1.8ml,抗凝离心待测。纤维蛋白原(Fib)测定采用PT导出法,D-二聚体(D-Dimer)测定采用散射比浊法,P-选择素(P-selectin)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1ISA法),所有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结果:比较健康对照组、创伤骨折组及DVT组Fib、D-Dimer、P-selectin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创伤骨折组之间阳性率的比较,Fib、D-Dimer、P-selectin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是下肢骨折、多发伤患者组Fib、D-Dime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而关节置换组P-selectin阳性率最高。D-Dimer、P-selectin在关节置换组中DVT组与非DVT组之间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P-selectin对关节置换术后DVT诊断的特异性低于D-Dimer,而敏感性高于D-Dimer,P-selectin特异性及敏感性为(74.36%,63.64%),而D-Dimer特异性及敏感性为(58.97%,77.27%)。比较他们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的面积,P-seleetin大于D-Dimer(0.716>0.687),说明P-selectin对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诊断价值大于D-Dimer。结论:检测创伤骨折患者Fib、D-Dimer、P-selectin对排除创伤后DVT形成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尤其是联合检测D-Dimer和P-selectin对预防和排除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临床诊断准确性更高。
其他文献
循证医学是在1992年由加拿大的临床流行病学家GordonGuyatt和David Sackett提出。其核心就是治疗措施的制定,应当基于最严谨的科学证据之上,提倡在个人经验和已知客观的科学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作医疗决策,根据个人经验和科学研究结论处理患者。中医学是长期医疗实践结合古代哲学思想形成的一种医疗体系,其与循证医学都重视医生的个人经验,但中医学的临床实践经验更多的是建立在个案的基础上,缺乏前
目的:探讨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利肾口服液防治肾小球疾病的机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结果:利肾液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并对白细胞介素-1(IL-1)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利肾口服液防治肾小球疾病的机理与免疫调节、直接抑制和拮抗IL-1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等有关。
目的:观察中药解毒益肾丸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自拟活血解毒、补益肝肾的解毒益肾丸与维骨力比较。将辨证为肝肾亏虚、瘀毒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观察组56例,口服解毒益肾丸,对照组58例,口服维骨力胶囊,8周为一疗程,采用国际通用的WOMAC问卷评估、中医证候量化评价等指标客观评价解毒益肾丸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能明显降低WOMAC指数、中医症状积分,但与对照组相比
目的:通过对更年期综合征、脑梗死、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四种疾病的不同组合是否具有结构不变性,以及不同疾病同一证候的指标构成排序和辨证规律。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测量变量的因子结构不变性检验,研究异病同证所包含的四诊信息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四种疾病的肝阳上亢证不具有结构不变性;而更年期综合征、脑梗死和高血压病三种疾病的肝阳上亢证具有结构不变性,表明中医学的异病同证是有一定
本文就医学实脸室的管理、检验数据的量值溯源性、循证检验医学的原则与应用、POCT检验的发展以及蛋白质组学计划等十四个有关检验医学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本文分析了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特点,然后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验证、操作程序及质控程序等方面论述了生化分析手段的发展,最后讨论了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校准和结果溯源性上的要求。
近10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经多位专家反复讨论取得了共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的分型诊断体系。这一分型诊断标准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本院近两年来,推行了WHO的分型方案,对2004年~2005年确诊的30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现将具体的诊断方法、过程及结果予以总结报告。
本文分别论述了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DS新亚型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八个方面疾病的骨髓血细胞形态学诊断的鉴别,然后分析了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造成延误诊断的原因,如临床症状不典型、检验人员缺乏经验等,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近年来,对人类ABO血型基因的认识逐渐深入,许多亚型的基因序列也已搞清,并已建立了多种基因定型方法,克服了传统的血清学技术只能鉴定表型和受检材的限制。本文探讨了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的特点和方法,以及应用情况,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骨髓增殖性疾病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32例骨髓增值性疾病患者及299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计算每个标本的剩余PCT值(PCTresidual),对两组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均数t检验以检测其差异,以临床诊断(MPD与RT)作为分类变量,以PLT、PDW、P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