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因子对长鳍篮子鱼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来源 :2008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gu0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篮子鱼科(siganidae),篮子鱼属(Siganus),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海南部、南海和台湾海域,是一种广温、广盐的近海鱼类。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环境因子下对长鳍篮子鱼幼鱼耗氧率的影响,旨在为长鳍篮子鱼幼鱼养殖生产中的合理放养、水质管理以及活鱼运输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蓬莱市北方海水育苗有限公司于2007年承担了《蓬莱市二○○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蓬科字(2007)第5号文科研项目“刺参工厂化生态节能型养殖模式研究”。本文以工厂化无公害养殖技术为依托,利用微生物制剂(光合弧菌、蛭弧菌等)进行刺参养殖,通过控制水温,解除刺参养殖的夏眠和越冬技术,有效地解决刺参养殖成活率低、养殖周期长的弊端。
黑鲷属鲈形目、鲷科、鲷属,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及我国沿海,是名贵海产鱼类之一,具有多种适合人工养殖的生物学特性。国内外学者认为黑鲷是今后集约化养殖最有希望的对象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黑鲷幼鱼在不同的饥饿时间后和恢复投喂的过程中生长、体组成变化及消化器官组织切片的影响,揭示其适应饥饿胁迫的生理生态学对策,拟为黑鲷养殖中新的高效投饵技术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尽管饥饿是动物生长的不利因素之一,但由于不少研究者在禽兽类动物中普遍发现继饥饿或营养不足一段时间之后恢复喂食,将出现超过正常生长速度的补偿生长现象,并将此现象应用到生产中而获得了经济效益,因此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本文研究了黑鲷在重复性“饥饿-再喂食”处理后的生长及体生化组成的变化,揭示其适应饥饿胁迫的生理生态学对策,同时拟为黑鲷养殖中新的高效投饵技术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也称橄榄牙鲆,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由于其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繁殖力强、价值高等特点,已成为人工增养殖的优良品种。本文通过对采自青岛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摄食不同饵料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评价褐牙鲆的营养价值,并为其配合饲料的研制及饵料的选择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以促进其人工养殖的发展。
鱼类生长和生长激素(GH)分泌活动的调控是通过刺激性和抑制性因子的双重作用来实现的。实验证明促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是鱼类GH释放的主要刺激性因子。合成的鲤鱼GRF(cGRF)能使离体金鱼脑垂体碎片释放GH,而注射cGRF也使金鱼血液中GH含量明显增加。本文以重要海水经济鱼类斜带石斑鱼(Orange-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为研究对象,初步
青蟹幼体培育阶段的营养供给和培育环境的调控是影响青蟹种苗生产稳定的主要因素,而由藻类、轮虫、卤虫组成的食物链被认为是海水鱼类,虾蟹类苗种培育所不可欠缺的。但在青蟹种苗生产中,我们发现,由于青蟹育苗水温通常在30℃左右,藻类指数生长期缩短,处于死亡期的藻液进入苗池后会诱发弧菌数量的激增。本文在探明轮虫、卤虫等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材料和营养强化技术的基础上,选取几种饵料组合进行培育青蟹Z1-C1的探索性
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 Thunberg)[12]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鳍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是该属中大型的石斑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文对七带石斑鱼的“突眼”症采取细菌学、寄生虫学、生态学、病毒学等多项排除方法的研究,旨在为其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点篮子鱼(Siganus sutor)隶属于鲈形目,篮子鱼科,篮子鱼属,俗称曲石鱼,点篮子鱼,星臭都鱼。为暖水性鱼类,常形成小群栖息于岩礁或珊瑚丛中,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斐济群岛,北至日本,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海南岛,台湾等海域。本文选择了7种常规药物,对点篮子鱼稚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以期为点篮子鱼的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又名白虾、五须虾,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经济虾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本文采自浙江舟山普陀区某梭子蟹养殖场的发病池塘,作为病理组织学研究的对照,正常健康白虾采自同一地区健康养殖塘,阐述了病虾临床与解剖症状,分析了围塘混养脊尾白虾血卵涡鞭虫病感染情况。
近来,我国刺参养殖业掀起规模扩大化、方式多样化、技术科学化的热潮,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状况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研究者和养殖者共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刺参免疫因子的研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