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溴苯基荧光酮与头孢哌酮的荷移反应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qi007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二溴苯基荧光酮(DB-PF)为显色剂,研究了DBPF与头孢哌酮(CPZ)络合物的可见光谱性质及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CPZ在1.291~6.455 μg· mL-1范围内遵循比尔定律,回归方程为:A=0.562ρ-0.088 4(ρμg·mL-1),检出限0.061 4 μg·mL-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94×104 L·mol-1·cm-1,相关系数为r=0.999 1,并探讨了其反应机理.方法已用于测定注射液中CPZ含量.
其他文献
以谷胱甘肽(GSH)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高荧光的CdTe量子点(GSH-CdTe QDs).基于原卟啉钠对GSH-CdTe QDs的荧光猝灭,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测定原卟啉钠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线性范围1.6~16μg·mL-1,检出限(3σ)为3.60×10-3μg·mL-1.
以2-卤代苯甲酸(2-FBA,2-ClBA)为配体制备了耐高温型的稀土配合物Tb(2-FBA)3·2H2O,Tb(2-ClBA)3·2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TG)进行了表征.从结构及能量传递方面对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Tb(2-FBA)3·2H2O不仅有较强的紫外吸收能力,而且在能量传递过程中,由热振动引起的能量损失较小,使其荧光强于Tb(2-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对钙黄绿素(C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Stem-Volmer方程得到了不同温度下CA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通过体系热力学参数推出其作用力类型。根据F(Φ)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了体系中给体与受体的结合距离,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探讨了CA与BSA作用前后白蛋白的构型变化。
基于弱酸性介质中,过氧化氢氧化甲基紫的褪色反应受Cr(Ⅵ)的催化而加速,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Cr(Ⅵ)的新催化光度法,并确定测定痕量铬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Cr(Ⅵ)在0~120 μg·L-1范围内,△A与c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GAG=4.9589ccr(Ⅵ) (μg·mL-1)-0.003 5,相关系数r=0.998 5;检出限为6.0×10-10 g·mL-1.用于水样测定,用EDTA作掩
采用固相萃取(SPE)预富集,再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水样中三种离子液体[C4mim][PF6],[C6 mim][PF6],[C4mim][BF4]的含量.在波长190~300nm范围内研究了三种离子液体的最大吸收波长,同时还考察了几种常见无机盐对离子液体紫外光谱吸收的影响.SPE对三种离子液体的富集率分别为90%,91%和51%,讨论了pH与不同浓度的盐等一些因素对富集率的影响.当离子液体加标浓
化学多维校正尤其是三维校正和四维校正方法,通过结合各类现代分子光谱学分析仪器,利用“数学分离”代替或增强化学或物理分离,以完全避免背景基体和其他干扰因素的干扰。它们具有“二阶优势”:即使有未知背景及干扰共存也可对感兴趣多组分进行直接快速同时定量分析,这些方法十分灵巧且“绿色”。因此,近十年来化学多维校正方法与分子光谱相结合策略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其优点可使我们避免或简化复杂繁琐的分离等
研究了谷胱甘肽对血红蛋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邻苯二胺体系的活化作用,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谷胱甘肽的方法.确定了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痕量谷胱甘肽存在下能明显提高体系的吸光度,线性范围为6.0×10-10~2×10-8 mol·L-1,相关系数为0.999 2,方法检出限为1.0×10-nmol· L-1.本法用于阿拓莫兰药片及合成样中谷胱甘肽的测定,均取得满意结果.
DMSB是一种对环境具有很高敏感性的菁染料超分子聚集体,在生物大分子的调控下可以引起其聚集状态的改变,从而使得DMSB能够从多种具有不同二级结构的DNA中特异性识别G-四链体DNA结构。文章研究了菁染料DMSB与平行结构G-四链体d[TGGGGT]4的作用模式,揭示了该染料对平行结构G-四链体的特异性识别机制。
GcGASA是从特殊藏药手掌参中获得的一种新型的赤霉酸诱导富含半胱氨酸蛋白.文章以pET-28(a)作为原核表达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GcGASA,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了目的蛋白,其分子量约为13.8 kD左右.在此基础上,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研究了外源蛋白对于氧化损伤的大肠杆菌的作用,发现在IPTG诱导目标蛋白表达的情况下,当向大肠杆菌中加
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手段研究了在LB固体培养基、黑暗有氧条件下培养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p.palustris)全细胞的吸收光谱,发现在近红外区域没有典型的天线系统LH复合物的800和865 nm吸收.荧光显微镜的结果表明在蓝绿光激发情况下,λ>600 nm红外区域没有明显的荧光发射.通过采用冷丙酮/甲醇(7/2,V/V)溶液萃取Rp.palustris全细胞中的色素分子,并检测其吸收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