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日绕月卫星测量的月球重力场恢复仿真分析

来源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ong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球重力场是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是进一步了解月球内部结构和构造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探月计划"嫦娥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内容.本文针对"嫦娥工程",利用GSFC/NASA/USA的GEODYNII/SOLVE轨道分析软件,分析计算了利用单星跟踪数据恢复月球重力场的能力,同时模拟计算了双星跟踪数据在恢复月球重力场方面的能力,结合可能的工程环境我们对两种情况分别给出了30天、60天和90天的计算结果.计算表明双星相比于单星对月球重力场的中低阶有比较显著的改善.
其他文献
系统由信标机和回收车组成;信标机中装有GPS接收机和数传发射机,可自动测定自己的位置和工作状态,并通过发射机将信息定时发送给回收车;回收车上也装有GPS接收机,同时还装有数传接收机和便携式电子计算机,回收车可以测定自己的位置,并接收信标机发来的位置数据等信息;电子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显示和存储,将信标机和回收车的地理坐标实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二者的坐标重合时即找到了实验舱.
卫星、飞船的返回控制参数计算方法大多建立在返回坐标系和再入坐标上.相对于返回坐标系和再入坐标系,建立在惯性坐标系下的返回控制增广方程,可以方便的描述从制动时刻到开伞阶段的运动过程,而不需要繁杂且相互耦合的各种参照系对卫星运动进行描述.该计算方法,已顺利的在近年的卫星及飞船返回测控工程中得到应用,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描述了采用平面工艺研制的基于Si多条的一维和两维位置灵敏探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制备工艺技术和性能测试结果以及在空间探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北京大学最近几年研制成功的硅PIN结构的光探测器、带电粒子探测器以及位置测量探测器。
波束指向同步是主星带伴随分布式小卫星雷达系统的同步问题之一,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主星带伴随分布式小卫星雷达系统的波束指向同步问题.根据主星带伴随分布式小卫星雷达系统的特点,结合小卫星天线俯仰向可扫描,姿态可调节,本文提出了三种波束指向同步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仿真分析"干涉车轮",结果不仅证明这些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发现波束指向同步方法2有较好的优越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火星探测用降落伞研究过程以及在研制过程中的一些主要试验,同时指出了试验中的一些特点.
本文对深空探测着陆器的先进气囊缓冲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针对用于水星探测的40kg气囊缓冲系统和用于火星探测的400kg气囊缓冲系统,分别开展了研究,对各自的缓冲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评估.因水星着陆存在姿态不确定的特点,设计了封闭式的双圆环结构气囊系统,可任意姿态着陆缓冲.而从缓冲效率出发并结合火星着陆姿态可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排气式的单圆环气囊缓冲系统.研究考虑了行星环境下的特点,分析了影响缓冲
本文以三阶近似解作为初值,采用微分修正的方法,设计了halo轨道.然后基于不变流形理论和庞加莱截面方法,设计了不同拉格朗日点间异宿转移轨道.
本文采用线性二次最优调节器方法对由Halo轨道和不变流形组成的转移轨道进行了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线性二次调节对异宿连接的转移轨道进行控制,可以使实际轨道很好的跟踪目标轨道.
Halo轨道位于平动点L1点附近,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本文针对Halo轨道特征,分析了其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轨道确定算法,分析了Halo轨道卫星的测站跟踪覆盖,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了Halo轨道卫星定轨,并利用仿真数据分析不同测站跟踪条件下的定轨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