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内三维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来源 :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SD大鼠成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整合到支架材料上,在新型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内进行组织工程骨的三维构建.方法:利用微载体悬浮培养法将成骨细胞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大规模扩增,并检测细胞的组织形态和生物功能.然后以此作为种子细胞,分别以2×106cells/ml和1×106cells/ml两种密度接种到支架材料上,于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WVB)内进行三维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并将所构建的骨组织分别进行倒置显微镜(InvertedMicroscope)、扫描电镜(SEM)、碱性磷酸酶(ALP)、矿化结构和AO/EB荧光染色等生物学性能检测,以及对培养过程的营养物质代谢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结果:在RWVB中培养的以两种密度接种所构建出的骨组织生长良好,分泌大量胶原纤维,并有矿化基质和新骨样组织形成.结论:通过RWVB内部流体对流所产生的应力刺激,能够提高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表达,并能加速矿化结节的形成,从而完成成骨细胞的快速增殖与分化以及工程化组织的三维构建.本研究表明骨组织工程化的现实可行性,并为临床上解决骨缺损建立了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水中悬浮气泡法测定了不同温度(277.15-283.15K)、压力(11-26Bar)条件下乙烯水合物生长动力学数据,采用Gibbs自由能差作为推动力对数据进行关联建模,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乙烯水合物本征动力学生长模型.同时考察了温度、压力对乙烯水合物生长速度的影响.
5-氧甲酰氯-异肽酰氯(5-choroformyloxyisophthaloylchloride,简称CFIC)是一种高性能的三官能团交联剂,可用于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超薄活性致密皮层.DuPont和Hydranautics公司专利均以光气为酰氯化剂、在单组分催化剂作用下制备5-氧甲酰氯-异肽酰氯,其收率分别为32.6%和14.6%.本文以三光气(简称BTC)为酰氯化剂,与5-羟基异酞酸(或钠盐)在
本文以吸附法回收环氧乙烷工业尾气中的乙烯为应用背景,对活性炭吸附剂和南京工业大学吸附分离技术研究所研制的NJ型络合吸附剂进行了考察.考察的主要目标为乙烯的变压吸附量、乙烯/乙烷体系的选择性、不同比例的工业排放气中各组分对乙烯在不同吸附剂上变压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剂的再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J型络合吸附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变压再生性能,且脱附出来的乙烯浓度在未经置换的情况下可达60%,为工业应用提
本文以废木材为制氢原料,使用粉粒流化床反应器,分别调查热分解过程中二种催化活性不同流化介质,热分解温度以及三种木材对产物分布和收率的影响.
本文实验考察了胶溶剂醋酸对Hβ分子筛催化剂成型强度的影响,并以丙烯和苯合成异丙苯为模型反应,分别采用气-液半连续和液-液连续操作两种方式,对所制备催化剂颗粒的宏观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评价.
本文合成了新型含磺酸锂盐基的6FDA型聚酰亚胺均聚物(6FDA-MLi).该聚合物能溶于DMF、DMAc、NMP等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成膜性;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44.09℃,5%热失重温度为286.07℃;在35℃,0.2MPa下,测试了6FDA-MLi均质膜对H2、N2、O2、CH4、CO2五种气体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6FDA-MLi型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气体分离性能,其中CO2的渗透系数
本文采用热固型共聚磺化酚醛树脂在多孔Al2O3管外侧经涂覆、固化、离子交换和热解的方法制备了一种Ni-C复合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镍-炭复合膜和无镍炭分子筛膜的表面形态,结果表明无镍炭分子筛膜的表面十分光滑,而镍-炭复合膜表面呈明显的颗粒堆积状.XRD分析表明Ni-C复合膜中镍以硫化物存在.500℃热解所得Ni-C复合膜35℃,1atm时O2通量为32GPU[1GPU=1×10-6cm3(ST
由于贵金属催化剂与TiO2载体间存在强相互作用,人们对以TiO2为载体的多种催化体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以乙炔催化选择加氢为模型反应,采用自制TiO2担载钯催化剂,分别考察了载体制备过程中pH值、钛源加入速度、加料顺序及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并进行工艺条件的优化,结合催化剂结构表征(BET、XRD、TPR)找出载体纳米化过程的各因素影响规律,以提高贵金属催化剂的选择加氢性能.
本文介绍了本课题组按照产品工程的方法,从化学工程的角度开发和研究材料及其应用,根据光催化处理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废水的要求,研究新型功能材料-介孔二氧化钛晶须光催化剂的大规模、低成本制备和应用,开发出新型的光催化深度氧化反应器.这体现了材料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在微尺度传质过程中,分散液滴的直径在微米量级,比常规的液液传质过程要小两个数量级,因此微尺度混合传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而关于微尺度液-液混合体系的传质机理还未见报道.本文以微滤膜为分散介质开展了微混合过程传质性能的研究,应用经典的传质模型讨论了微尺度混合体系液-液传质的特点及传统传质理论的局限性,发现采用现有传质模型计算的传质系数与实验值不符合;从渗透理论出发,同时考虑连续相和分散相的传质及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