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 加速棉花种子工程的实施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08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apova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种子经营转型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村棉花生产第一线,如何将科研院校研发的新优种推广到广大棉农手中,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农业推广部门一项新的课题。南宫市技术推广与种子经营企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使棉花科研、推广、经营工作走上了育繁种、推产销一体化道路。本文介绍了南宫市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1、参加学术交流获取棉花种子行业的资源信息;2、加决优种繁育提供充足种源;3、科技进村服务三农。
其他文献
研究陆地棉种二级基因库的遗传多样性(包括陆地棉内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向陆地棉中引入异种的基因提供参考。本研究用4个陆地棉材料和其二级基因库的三个种(海岛棉、亚洲棉和达尔文棉)6个材料,以来源于不同染色体的SSR标记,研究SSR等位基因在物种间/内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这些SSR位点在物种内特别是陆地棉种内的多样性极低,种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同时也表明在这些位点上,二级基因库中存在陆地棉种内不存
为了更进一步探讨杂交棉百棉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皮棉产量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明确百棉3号的栽培主攻目标,采用偏相关、变异系数、多元线性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对杂交棉百棉3号新品种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该品种为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的杂交棉新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中,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以衣分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株铃数次之,铃重居第三位,密度的作用最小。其高产途径为在合理提高密度的基础上,
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棉花隐性核雄性不育系抗A2与抗A3,在当地表现完全雄性不育,且不育性稳定,其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测试品系的细胞质对2个不育系基因缺乏恢复能力;2个不育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中棉所41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纤维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优于中棉所41;抗A2是目前杂优育种可资利用的亲本。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胺三因素对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抗虫杂交棉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栽培因素对麦克隆值和纺纱均匀指数的影响较大;对比强度、纤维长度和伸长率、反射率和黄度次之,对整齐度影响最小;应用相关分析研究了棉花纤维品质各指标间的相关的相互关系;川杂13优质栽培组合为纯氮260.0~280kg·hm-2,密度3.85万~3.95万株·hm-2,缩节胺
研究了9个F6复交高品质系主要纤维品质与产量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纤维品质已基本稳定,6个品系的衣分也基本稳定,而单株子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仍具有较大的变异,为最终实现商品质、高产的协调一致提供了可能。衣分与纤维长度、强度成极显著负相关,应谋求一定范围内的同步改良。
本试验利用具有红叶标记性状的优良材料作父本,与绿叶优良品种(系)组配杂交组合,通过比较红叶杂交组合在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方面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探讨红叶标记性状杂交组合在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方面的杂种优势表现,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红叶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航天诱变棉花M1代各种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对M1代的株高、铃重、子棉和皮棉产量有明显的降低效应;对M。代苗期叶片伸展速度、单株成铃和衣分有一定的增加效应,对绒长有明显的正负效应;而对果枝数、果枝始节位、总果节和麦克隆值的影响不大;能明显增强大多数品种的抗枯黄萎病性能。
采用蛭石栽培和营养液浇灌的方法,对棉花品种耐低磷筛选指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棉苗总干物重、鲜重、总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物重及磷利用率在不同磷浓度处理和不同品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棉花苗期耐低磷能力的评价指标;而株高和根冠比在不同品种和不同磷浓度处理之间不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棉苗相对总干物重与相对鲜重、相对总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地上部干物重和相对磷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在彩色棉育种过程中,由于以往彩色棉花单株材料收获后只能通过外观判断纤维色泽,无从知道纤维曝晒后的变化情况:棕色纤维色泽有无变化,绿色纤维色泽褪色如何。因此在对后代材料的描述上显得较为模糊,不能准确了解后代材料的具体情况,这样就造成世代材料在选择时缺乏针对性和方向性,甚至造成各方面过多的浪费。本文针对彩棉目前纤维色泽在采收前的变化,我们采取对纤维曝晒后采收时色泽变化的描述,来解决通过材料描述则能准确
2004—2006年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和国家棉花新品种展示表明,杂交棉中棉所62皮棉产量连年居首位,高产稳产,早熟性好,抗性强,纤维品质优良。提出了中棉所62的栽培要点和适宜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