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三干流防洪除涝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山东水利学会2011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595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德州市三干流河道防洪工程现状,查找工程和非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水患意识,强化预测预报,完善防洪预案,实施河道综合整治,提高行洪除涝能力,建管并重,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加强防汛队伍建设的防御洪涝灾害的对策.
其他文献
新疆引额济克属大(Ⅱ)型二等工程,干渠设计年引水量8.4亿m3,设计流量68m3/s,每年的4~9月向克拉玛依及沿途农牧业开发区送水.该渠段位于V级平台,地势平坦,地面表层分布0.5~0.8厚的砂壤土.挖方渠段,挖深6~7m,渠身一般位于老第三系砂砾岩、砂岩和泥岩中,泥岩粘粒含量46%~56%,胶粒含量13.5%~16%,无荷载膨胀量12%~13%,自由膨胀率109%~110%,膨胀力0.25~0
黄河水含沙量之高举世闻名,大量泥沙沉积在口门附近,形成拦门沙,导致入海流路频繁摆动.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油田勘探开发的要求,需要长期稳定入海流路.本文针对黄河口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黄河口双导堤建设的多个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提出了分区域多形式的较为适宜的建设方案.由于大量泥沙在黄河口淤积,导致河口入海流路不断延伸、摆动,不断对黄河下游河道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影响到当地工农业布局、
1998~1999、2001~2002、2003年在黄河河口河段进行了三次挖河固堤试验工程,并进行了观测研究,本文对三次挖河固堤的设计、施工情况进行了反思总结,对观测研究的成果进行简单扼要的分析,以减缓河道淤积,增大河道排洪能力,认为对挖河疏浚的效果应予肯定,同时认为挖河疏浚的效果不应仅局限于一次一段的分析,应连续不断的进行相当长度、相当时间的工程试验,研究较长时空的挖河疏浚效果,才能得到更准确可
金山坝为东平湖蓄滞洪区非正式堤防,没有防洪任务,不在管理及维修养护范围之内.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金山坝将长期挡水,实际上成为调蓄水库的围坝,为保证南水北调调水安全,本文分析提出其定位并提出建设加固方案.金山坝在东平湖蓄滞洪运用中是违章建筑,没有设防要求,不在工程建设和管理范围内,堤身断面和堤身质量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南水北调东线利用东平湖老湖进行调蓄,将面临长期挡水,一、二期调蓄水位较低,可
基于德州市水环境现状,对水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近几年我市水网建设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提出了我市科学选择工程项目,压茬安排工程建设任务,强化领导,广泛宣传,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的水网建设任务,努力加快构筑德州市现代大水网.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就是不断完善并全面贯彻落实措施,划定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即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济南东联供水工程在"节水保泉"的同时,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胶东调水工程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一套符合本单位实际可操作性控制程序,并通过质量体系达标、认证,使运行管理工作的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实施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规定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并进行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规定的要求:通过实施内部审核控制程序,验证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使
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它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本文从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针对农村水利面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问题,对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进行浅谈.并提出了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的建议。
黄河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调度以来,实现了连续十一年不断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目前我省黄河水资源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山东黄河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沿黄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本文针对存在的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用水效率亟待提高。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细化指标与各地当前的实际用水量差别较大。取水许可监管难度很
德州市是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城市,在这样的水情下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建设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本文以德州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阐述了德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为进一步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切实的现实依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保证,是支撑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