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的早期诊断与处理

来源 :2012年全国急性中毒救治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y63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伤(Multipleinj uries)定义同一致伤因素所造成的人体同时或相继两个以上的多部位、多脏器的严重损伤称为多发伤,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和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重者危及生命。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发伤早期抗休克治疗的几个问题和手术治疗方法和漏诊问题。
其他文献
肽图谱(peptide mapping)分析系通过蛋白酶或化学物质裂解蛋白质,采用适宜的分析方法鉴定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它作为基因重组药物一级结构确证及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用于许多重组DNA产品的质量控制。本实验采用胰蛋白酶裂解-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国内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rhPTH1-34产品进行肽图测定,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MS)和N端氨基酸测序对一批肽图异
米曲肼(又称THP,MET-88和mildronate)是一种新型心脏保护药,其作用部位在线粒体,在细胞水平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由拉托维亚有机合成所研制,1989年由Grindeks公司首次在前苏联上市销售。有胶囊(250,500 mg)和注射剂(500 g·L-1)2种剂型。未在中国申请专利。通过考察注射液中氯化钠、米曲肼及其杂质的液相色谱行为,我们建立了有关物质和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ELSD
麦考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麦考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的2-乙基酯前体药物,可显著提高MPA的体内生物利用度。MMF作为新一代抗代谢类免疫抑制药物,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的排异。MMF口服后吸收迅速且完全,在体内迅速被水解脱酯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MPA,后者继而与葡糖醛酸结合,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物麦考酚酸葡糖苷酸(MPAG),经
自1983年PCR技术发明以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就进入了一个新纪元。耐热性Taq酶的应用,拓宽了PCR的应用领域。RAPD技术就是基于PCR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1990年,Welsh和Williams等两个科研小组各自独立发表了这一新的基于PCR反应检测核苷酸顺序多态性的研究手段。由于RAPD技术继承了PCR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检测容易、分子识别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又具有合成一
衄咽胶囊为泸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陈隆晖副主任医师多年治疗鼻出血的经验方,主要由黄芩(炒炭)、石斛、茵陈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凉血止血功效,临床主要适用于鼻衄、牙龈出血,尤其对肝肾、肺脾虚型鼻出血证疗效较优。考虑组成药物的性质、临床疗效、大生产的可行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提取工艺的理论依据是:黄芩炒炭一方面增强止血作用,另一方面杀酶保苷,其主要成分之一为黄芩苷,黄芩苷溶于热水,但不溶于冷水
PET-CT受体显像是利用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高亲和力配体与特异性受体靶组织相结合的原理,反映体内受体空间分布、密度和亲和力的一种方法。PET-CT受体显像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是目前从临床角度研究受体生理、病理过程最佳的手段。raclopride是中枢多巴胺D2受体特异性拮抗剂,raclopride选择性好,与受体亲和力高,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工具,且可用于监测疗效和估测
吡嗪酰胺对人型结核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处于酸性环境中缓慢生长的吞噬细胞内的结核菌是目前最佳杀菌药物,目前已被WHO推荐列为抗结核病基本药在短程化疗中应用的药物之一。因此吡嗪酰胺片的质量对结核病的控制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鉴于市售品牌较多,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本文对7个厂家10个批号的吡嗪酰胺片进行了质量评价。
There has been a major spread of health insurance in both urban and especially rural areas of China in the past 7 years.In the CHARLS pilot data some 90% of our sample report having some type of insur
会议
本文主要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相关数据,对残疾老年人口整体的福利需求特点及残疾老年人口不同特征子群体的福利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残疾老年人口整体的福利需求与残疾、年龄两个方面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残疾特征与需求特征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残疾老年人口的需求表现出全方位、低层次的特点;另一方面,残疾老年人口内部分年龄段、分性别、分残疾类别、分城乡、分地区不同特征子群体的福利需求存在比较明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渗高糖非酮症综合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两种病症的病理生理、诱发因素、临床变现以及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