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关联性与连贯性

来源 :2009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ad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从建筑学教学体系化出发,探讨了教学体系建构中的关联性及连贯性.通过以“史”为脉络的系列性课程的建设,在历史的延续中获得教与学的定位,可使建筑史的教学由孤立而走向开放,由封闭而获得延伸,使建筑史的教学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建筑学低年级初步课程是学生认识专业的启蒙教育,怎样才能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逐步形成明确的专业知识,认清学习的方向,各个学校都在进行着不同道路的探索与实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在2008-2009学年展开了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在探究“建筑的本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立足于建筑与空间关系的教学改革活动,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相关思考.
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的重点任务是理解和认知建筑的要素和本质,通过设置系统化题目进行建筑要素的分解式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对重庆大学中国建筑史课程体系建立的历史与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重新审视建筑类高校中国建筑历史理论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结合重庆大学建筑学本科教育整体思路和培养目标的转变,提出新时期中国建筑历史理论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和创新途径,展示教学改革成果,以期促进国内高校建筑历史理论课程体系教学的建设和改革.
计算机技术不但改变了建筑实践,也改变了建筑教育.过去,建筑师必须费时费力去习得繁琐的绘图技能;如今,绝大多数的绘图工作都已经是计算机的任务.这种转变令许多设计课程,尤其是画法几何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相信,“画法”几何将向“设计”几何转化,也就是说,几何课程的重点将转移到对设计思维(如结构的归纳和演绎、空间的想象和创新等)的培养上来.如何在几何教学中促成这种转变,本文对此作出了探索性的回答.
成都华林小学纸管过渡校舍是由著名建筑师坂茂先生设计,中日志愿者们共同搭建完成的国内第一座纸管建筑,它不仅让没有任何专业施工技能与经验的学生志愿者和教师志愿者全程参与了一种新材料与地方资源整合下的建筑学上的创新,而且建造对象、施工技艺和进度的综合设定,有着极为独特的建筑教育和现实启迪意义,同时对真正触及建筑学本质的教育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斗栱是中国古建筑最具有创造性的一个构件,笔者通过在建筑史的授课中,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组斗栱模型,以标准的清式单翘单昂五踩平身科斗栱为例,为避免构件尺寸过大,尺度规定为最低一等的十一“斗口”,图样以梁思成先生的《清工部图解》一书为样本参照,全部使用原木加工.此次教学尝试的成功,使老师和学生都收到难以企及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使笔者感知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之道理,老师应该通过尝试不同“传道授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研讨课在西方大学教育中的发展,然后通过对两次研讨课教学实践的总结,指出建筑学专业设置研讨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培养自由和思辨的学术精神.
本文介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中,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和亟需强化的理论基础,对“城市规划原理”进行合理地分解和整合,建构起不同层次和维度的认知模块.基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张教学中规划思想与规划技能并重,采用系统方法和现代整体思维方式,将城市规划的技术体系和工作体系融入理论教学实践中.针对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比较抽象、涉及面广的特点,强调跨学科交叉思考的学习能力的训练,采取
针对目前建筑学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与实践环节相脱节等问题,对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建筑设计基础》与《造型艺术基础》进行整合与优化.本文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整合,改革和优化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以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建筑工程技术人才.
传统的建筑设计课程只是将设计内容从书本理论知识直接转化到某种具体建筑类型的方案设计上.然而建筑设计课程的目的应该在于培养学生对建筑问题的理解和关注,以及怎样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建筑设计理念方法,而不是纯粹的建筑类型的研究.通过教学改革,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尝试引入建筑计划概念,通过计划安排及有针对性的各个环节的调查分析,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深入地理解建筑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并在建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