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煤层气生产规律研究--以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为例

来源 :2018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d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科学判断高阶煤煤层气田开发趋势,合理预测煤层气产量,本文以高阶煤煤层气区块中开发时间较长,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为例,综合应用生产数据统计与数值模拟技术进行生产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樊庄区块为代表的高阶煤煤层气开发呈现3点规律:不同开发单元,采气速度越快,稳产期越短,初期递减率越大;樊庄区块采出程度20%左右产量进入递减期,递减出现时采出程度与井网井距密切相关;煤层气井产量递减初期递减速度相对较快,呈指数递减,后期递减速度减缓,表现双曲递减特征.
其他文献
传统的解吸→扩散→渗流理论开创了煤层气开发理论研究的先河,在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既不能解决“少井高产”的理论指导问题,也不能解决煤炭与煤层气协调发展的问题.为了引导我国煤层气的合理开发及其煤炭与煤层气产业的协调发展,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气水运动和采动区高产两项高效开发理论.提出:①煤层气虽然是吸附气,但其开发后,气和水是运动的,气往上部运移,水往下部运移;
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由于有效应力增大,煤岩易发生弹塑性变形和损伤扩容,进而造成渗透率变化.为表征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岩变形和渗透性变化,通过煤CT扫描着手分析煤岩孔隙裂隙结构特征,得到样品三维重构模型和孔隙度,通过煤岩变形—渗透率同步测试实验分析了煤岩变形规律和渗透率变化特征,指出基质收缩效应占主导时,发生弹性变形的煤样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大而增大;发生塑性变形扩容的煤样渗透率显著增加,因此受基质收缩效应
以岩心、录井、测井及实验分析数据为基础,对澳大利亚Bowen盆地北部上二叠统Black-water群F煤层组夹矸煤层进行精细评价.研究认为,F煤层组发育8套夹矸煤层,平面分布稳定,纵向跨度约300~350m且隔夹层间距大;煤储层表现为薄互层夹矸、高含灰、较高含气量及中低渗特征:煤储层夹矸量为15%~55%,夹矸岩性为粉砂岩、泥岩与凝灰岩组合,煤层累计净厚度40~60m,煤层含灰量为20%~70%(
单煤层的几何形状及分布对煤层气开发至关重要.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侏罗纪Surat盆地Tipton气田的Walloon Coal Measures群煤层空间连续性变化大,即使在距离较近的钻孔中,也往往难以预测.利用岩心、录井等资料对气田167口井的伽马和密度曲线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获得了岩电解释模板,划分了煤、泥质煤、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五种岩性.采用多沉积旋回对比法建立了高分辨率的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分析
基于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3#煤层储量丰度、临储比及渗透率储量丰度与临储比参数分布,统计上述参数影响范围内有效井(工程质量好,生产时间超过1年)的平均产气量,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主地质参数评价值函数及权重系数,建立产能预测公式.借助Petrel软件,建立离散化的产能预测属性模型,得到平均产能预测图.根据煤层气开发平均产能类型划分标准,划定煤层气开发类型.此研究可为后期生产提供开发依据,指导柿庄
煤层气藏通常采用降压方式开采,当煤层压力下降到废弃压力时,煤层气的开采被迫终止.为了进一步提高煤层气藏的采收率,需要探索新的方法.注气开采是提高煤层气藏采收率的新方法,近年来注二氧化碳、氮气开采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煤层气注氮气开采模拟实验装置,在煤岩吸附解吸性能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了煤层气藏注氮气开采的可行性研究,研究了注气压力、注气速度等对煤层气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与降压开采相比,
为认清煤层气井产量控制因素,以资源基础、压裂改造效果、开发排采三方面为依托,分析了煤层气井各参数对产气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煤层稳定发育的条件下,资源丰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含气量的高低,其受断层与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较大.滞水环境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流体势能较低的区域,产气效果较好;破裂压力较小的区域,裂缝易于开启,储层改造效果较好,下降稳定型和下降波动型的压裂曲线类型主要分布在扩径率较小的区域;排
玛纳斯矿区是准噶尔南缘西山窑组煤层的主要富集地区.本文系统采集研究区主采煤层煤样进行相关系列实验,结合玛煤参1井、玛煤参2井现场数据,对该区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煤储层的含气性、吸附性、双重孔隙特征和渗透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可采煤层属于低煤化烟煤,镜质组和惰质组占主体,较有利于生气;煤层内生裂隙发育,孔隙以中小孔为主,孔隙度约为7.10%,BET比表面积平均值为1.6276m2
以沁水盆地山西组3#煤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沁水盆地山西组的沉积环境,探讨了沉积环境对煤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沁水盆地山西组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整体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展布特征,中部和东南部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微相控制了厚煤带的发育区,厚度大于5m,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南部屯留—马必—端氏—阳城一带,分布稳定、横向连续性好;沉积环境对煤储层特征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自北向南具有规律性的
为了推进梨树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同时也为矿井瓦斯治理、煤矿安全生产探索新途径.本文从梨树矿区构造、含煤地层特征、煤储层特征及含气量等方面,结合梨树矿区地面煤层气井的工程试验对该区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梨树矿区煤层累计厚度较大、埋深适中、变质程度较高且煤体结构、含气性较好,煤层气资源丰富.采用体积法对井田内全区14号煤进行煤层气地质储量计算.梨树煤矿全区14号煤层煤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