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事件中的大公报人--对比《大公报》与《申报》新闻评论

来源 :首届长三角影视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著名影星阮玲玉自杀事件一直是电影史及新闻史的热门研究话题,这起与舆论脱不开干系的明星自杀事件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重大反响.而作为当时的大报:新记《大公报》与《申报》在这起舆论事件中是如何表现的?秉承着"四不"主义办报理念的大公报人在此次事件中又起到了一个怎样的引导作用?本文从阮玲玉自杀事件入手,通过查阅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期间新记《大公报》与《申报》对该事件的相关报道,并主要看其中新闻评论的报道,研究新记《大公报》对其报道方式、内容与风格的变化,从中解读新记大公报人的办报理念,并探究其舆论引导作用.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阮玲玉自杀前相关评论性报道的研究;二是阮玲玉自杀后相关评论性报道的研究;三是通过前后评论性报道的研究对比来看大公报人对阮玲玉自杀后的报道风格的变化.从而看出大公报人"不私"、"不盲"、"不卖"的办报理念.最终得出大公报人始终将社会利益置于首位及《大公报》有一定舆论引导作用的结论.
其他文献
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通过多种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瑰宝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进而走进学生的头脑。在编订教材时,注
我国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政策直接关联着通过什么内容和途径去培养人的问题。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的任何方面都会在一个人头脑中打下烙印,要通过学前教育政策的导向
中国的幼儿园发展应该和本土的文化相联系,重视本土文化的价值,幼儿园是传承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幼儿需要在其中接触中国文化,接受传统的熏陶,教师也有职责向幼儿传递传统文化的
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情感与生俱来,然而在世界文化格局的不断变化之中,中华传统文化遭到了剧烈的冲击.如何在中华传统文化遭受剧烈冲击的今天,在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关注传统文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
学前教育“中国化”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战略任务。推进学前教育“中国化”主要是基于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意,二是扭转学前教育“
当试图去认识自己的文化时,往往会发现这十分困难.真正的文化往往是隐藏的、难以解释的,同时也难以摆脱我们固有的文化思考范式去反观所处的文化.因此,在研究传统文化中,尝试
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工具兴起,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公民新闻的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原本是由西方新闻记者提出的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的—种最主要的新闻规范
县级高中教师的媒介素养可以反映其所在行政区域的信息化状况,并关系到高中生的媒介素养,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对河南省县级高中教师的媒介素养状况的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
《南都娱乐周刊》对文章出轨事件的报道方式及报道内容引发了关于新闻伦理的诸多争论.媒介是正当的监督还是对隐私权的侵犯,对此事件的揭露究竟是秉承新闻专业主义还是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