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骨松质截骨椎管缩短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后凸畸形

来源 :2010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年会暨岭南骨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ilm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方式.方法 本组6例,平均年龄78Y(61-80Y),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凸畸形病人,椎体压缩超过3/4.椎前方高小于0.5cm.后凸分布T11-L3区域.术前CT和MR了解脊髓受压情况并行三维术前规划.全麻用特制截骨器经椎弓行加强骨松质截骨椎管缩短术矫形.术后CT和X片观测,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 术前COBBS:44°,术后CT和X片观测COBBS: 7°,术后12h ~ 3d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6例病人影像学检查截骨复位满意.
其他文献
Aim: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suppressive effects of 3-daidzein sulfonate (DSS) on obesity in ovariectomized (Ovx) rats.Methods: Forty healthy female SD rats with weight of 220-250 g were respectiv
Aim: To study the therapentic effect of ChaiQingxiaopi Capsule (CQC) on the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HMG) in rats and analyz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in treating HMG.Methods: (1) Seventy rats wer
目的 测量比较角棒与目前国内常用的Legacy、USSⅡ、RF圆棒的旋转滑动扭矩,评估角棒抗去旋转滑动方面的性能。方法 将Legacy、USSⅡ、RF椎弓根螺钉分别与圆棒或角棒组合,分为六个实验组:(1) Legacy螺钉和Legacy圆棒;(2)Legacy螺钉和角棒;(3) USSⅡ螺钉和USSⅡ圆棒;(4)、USSⅡ螺钉和角棒;(5)RF螺钉与康辉圆棒;(6)RF螺钉和角棒。每组7例,分别以
会议
Aim: Diabetes is a risk factor for osteoarthritis.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 are important pathogenetic mediators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AGEs are the ligands of receptor for AGEs (RAGE)
目的 探讨大鼠正常与退变性髓核突出诱致神经根性疼痛的不同,研究椎间盘退变与神经根性疼痛之间的关系;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TNFR 1及TNFR 2)在疼痛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尾椎椎间盘纤维环穿刺的方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取出自体的退变髓核与正常髓核组织,置于手术显露后的腰5左侧神经根处,建立髓核突出导致神经根性疼痛模型。分别在术后1,4,7,10,14和21天采用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层数设计的新型网袋状骨材料填充器行椎体成形术对椎体生物力学性能及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 自4具新鲜冰冻尸体脊柱标本上28个胸腰段椎体,随机分成4组,测量各标本的骨密度、前后缘和中线左右侧高度以及原始刚度和强度后,建立压缩骨折模型并测量骨折后标本的高度和刚度。分别应用单层和双侧设计的网袋状骨材料填充器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注射PMMA后再次测量椎体的高度、强度和刚度。观察填充器
目的 观察后路短缩截骨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有症状陈旧胸腰椎骨折的外科疗效.方法 回顾18例后路短缩截骨内固定治疗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平均年龄67岁.其中T12、L1、L2节段分别为8、5、5例,骨折不愈合4例、后凸畸形并神经功能障碍11例、爆裂骨折合并神经压迫保守治疗无效3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计分及JOA评分法评估临床结果,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状态,
2010年6月-7月期间本院脊柱外科成功治疗了一例罕见的严重脊柱侧弯并营养不良的患儿.该患儿术前情况为:1、脊柱侧弯病情严重,侧凸130度,后凸110度;2、呼吸功能差,FEV为预计值的37%;3、胃肠功能差,进食少;4、严重营养不良,评估指标:11岁,身高123cm,体重18kg,BMI 11.90,Hb120g/L,RBC 4.41×1012,淋巴细胞计数2.48×109,TP71g/L,AL
会议
近半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脊柱外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理论、新理念、新器械、新内植物日新月异,短期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人类医学的长河中毕竟是过于短暂,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追踪.有些理论及技术值得商榷和讨论,特别是手术指征的选择,新的内植物广泛推广使用难免给病人带来损失,许多骨科前辈忧心忡忡,部分青年医生也感困惑,为此作者反思40年的临床实践,也听取不少老专家的意见,斗胆提出了常见脊
会议
目的 通过术后CT检查评价脊柱畸形椎弓根螺钉置入精确度及相应诱发电位变化。方法 从2008年1月至20 10年4月共收集有完整术后CT资料脊柱畸形病例共62例,其中按病因分类特发性脊柱侧弯34例,先天性脊柱侧弯13例,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2例,神经纤维瘤病型脊柱侧弯5例,其它8例。术前主弯Cobb角24°至132°(66°±28°),术后用CT横扫评价螺钉的置入精确度,并对相应的诱发电位变化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