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剂在玉米秸秆发酵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F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基质生产是合理开发利用西北荒漠区非耕地的关键。设施栽培使土壤长期处在"高温、高湿、高复种指数、高施肥量、无降水淋洗"等特殊环境条件下,导致设施土壤中连作障碍等问题日益突出,而生物质栽培基质可以代替土壤进行无土栽培,从而充分利用非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农作物秸秆经高温腐熟后可作为生物质栽培基质。为了探索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发酵的影响,于2012年在酒泉市非耕地荒漠区进行50d的发酵试验,以不加菌剂为对照,研究了微生物菌剂(由数十种微生物和生物酶组合而成,有效活菌数>80亿cuf/g)对玉米秸秆发酵腐熟效果和发酵过程中堆料温度、含水率、pH、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能有效加快发酵进程,发酵效果优于自然发酵(对照);添加菌剂处理升温速度最快,较对照提前13d升至55℃以上,持续时间比对照长6d,且在60℃以上持续的时间比对照长8d;在荒漠区加之半沙漠干旱性气候条件,堆肥时对物料含水率的控制不同于其他环境,需要在堆肥中途补充水分;添加菌剂处理发酵至30d时种子发芽指数大于80%,而对照需要40d;总有机碳降解幅度比对照大8.74%;堆肥后2个处理的pH值均在腐熟堆肥的适宜范围之内。综合比较,添加微生物菌剂能迅速提高发酵温度,延长高温持续时间,加快总有机碳的降解速度,缩短发酵时间,具有快速堆肥腐化和无害化的功效。
其他文献
摘 要:馆藏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主要来源就是图书采访。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采访人员人数有限。开展读者荐购服务就是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向图书馆推荐所需要的图书。开展读者荐购服务能够解决图书馆采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性与文献内容复杂性之间的矛盾,可加强采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减少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利于实现文献资源建设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开展读者
西湖,一颗坐落在杭州城西的璀璨明珠,一个千百年来人们感怀世事、寄托情思的精神湖泊。历朝历代诗人,都把西湖当成歌咏的对象,诗人们在这里寄托着情愫与憧憬。许多人初来乍到
针对Wiener系统中的两类未知参数以相互结合的形式出现在非线性函数中,通过预测误差法辨识此两类未知参数,进而确定Wiener系统中线性部分的系统对象模型的渐近方差矩阵形式。
摘 要:知识产权利益平衡制度在协调知识产品权利人合法利益与公共利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益平衡思想贯穿知识产权法立法宗旨、原则、规则始终。它不可代替的地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各权利人应提高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識。本文将阐述我国知识利益平衡理论所具特色以及存在的利益不平衡,提出实现我国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的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利益平衡;利益失衡;建议  一、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理论  中国特色
随着移动应用数量剧增,移动应用安全检测的需求日益增大,面向海量移动应用检测平台的效率显得愈发重要。然而现有的负载均衡算法在负载因子的度量上存在局限性和效率问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