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粮食产量响应气候变化敏感区研究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63 -2007 年44a 气象和粮食产量资料,研究甘肃区域主要粮食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甘肃降水异常的敏感区主要在河西中西部的玉门和陇中的定西一带,河西与河东过渡地带是甘肃气温异常的敏感区。甘肃春小麦在河西的酒泉一带变幅最大,为最敏感区;陇中盆地是甘肃冬春小麦产量变化的最敏感区;玉米产量变化最敏感区主要在河西西部;糜子产量在河西走廊东部和陇东高原最敏感;谷子敏感区在河西部分地方和陇南山区部分地方。作物产量变化的敏感区域与降水、气温异常的敏感区相对应较好,甘肃粮食产量对气候变化存在着明显响应。典型敏感区春小麦单产在1982 年和1999 年附近存在突变,1982 年之前处于属于偏欠阶段,1982-1999 年间偏丰阶段,1999 年后再次转入偏欠。该区域春小麦产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很敏感,对气温较敏感。
其他文献
通过对宿州市1957~2010 年近54a 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到小麦干热风的发生日数,并对其进行多年滑动平均分析和干热风对小麦千粒重及灌浆速度影响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宿州小麦干热风呈南少北多态势;干热风日数呈总体减少趋势,干热风变化周期目前处于谷底,未来5 ~7a 内似乎会呈现总体上升的态势。小麦千粒重及灌浆速度与候干热风日数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影响在5 月下半月,且有逐候递减的趋势,而在第四、第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蒸散发的增加,并伴随着降水格局的变化,导致某些地区洪涝和干旱的加剧,进而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本文利用1960-2009 年东北玉米种植区61 个气象站点逐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基于国际上最新发展的适用于气候变暖背景下多时间尺度干旱监测、评估的SPEI(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指数,分析了近50
利用华北平原1961-2005 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资料,从强度和频率两方面对比分析了华北平原1961-1991 年(Ⅰ阶段)和1992-2005 年(Ⅱ阶段)的高温、低温、干旱、洪涝及暴雨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在1992 年发生变暖突变,气候变暖使得华北平原北部、东部大部分地区高温频率、强度增大,南部减小;低温频率、强度在整个研究区域内减小明显
采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 和东北玉米模拟模型相连接的方法,模拟了基准气候(BS,1961 -1990 年)和未来气候情景(B2,2011 -2050 年)下我国东北玉米发育期和产量,初步预测了考虑和不考虑CO2 直接影响两种情况下未来40 年东北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变化状况,主要结论如下:(1)不考虑CO2 直接影响时,未来40 年的气候变化对东北玉米产量的影响非常显著,并且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
为减少福建省荔枝果树在低温冻害中的损失,选择有利地形栽培,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布局,进行本研究.由于不同地形的作用,所达到的年度最低气温有所不同,而县级区域内仅有一个气象台站的最低气温测值,无法反映不同地形的低温分布状态.本文首先分析不同坡度、坡向对低温的影响程度,确定在不同地形下荔枝冻害的最低温度,然后基于GIS 技术和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地理信息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低温与地理因子的关系模型
本文通过分析番木瓜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对番木瓜的适宜种植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番木瓜对气温的要求较为严格,生长适宜温度23~32 ℃,月平均气温16 ℃以上,生长、结实才能正常,日平均气温≤10 ℃生长受到抑制,5 ℃以下细长嫩器官开始出现冻害现象,气温下降到0 ℃的低温时,如果持续的时间不长,幼树冻害较重,成年树影响不大,当气温下降到-2 ℃时,会受到严重冻害,达到-4 ℃时则会冻死。通过在2
基于甘肃省甘州(河西温和干旱绿洲灌溉区)、安定(陇中温和半干旱旱作区)、西峰(陇东温和半湿润旱作区)气温、降水和谷子产量资料,计算出各区域谷子生育期内≥0 ℃、5 ℃、10 ℃、15 ℃、20 ℃活动积温以及生育关键期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用正交多项式拟合分离出谷子气候产量,并采用线性倾向、累积距平、Mann-Kendall 法分析研究区气候和谷子气候产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
本文选择黄土高原旱塬区最具代表性的董志塬所在地西峰站冬小麦2m 土层20 年土壤贮水量与产量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作物循环系统的理论观点出发,研究土壤贮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贮水量减少是旱塬区现代气候暖干化的重要特征,冬小麦生长年度2m 土层土壤贮水量历年平均值为351mm,总体变化呈下降趋势,每10 年约减少21.4 mm,生长关键阶段的拔节期和孕穗-开花期变化最大,每1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快,环境脆弱带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发生了重大变化.河西走廊是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水热条件分布极度不均,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农业气候生产潜力进行深入研究,以合理开发并利用气候资源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河西走廊20 个气象台站1971~2006 年4~9 月温度和降水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
基于石羊河流域年总径流量和西营河径流量资料和祁连山南、北坡气象资料,分析了近49a 来石羊河流域径流量变化趋势、突变、年内分配特征及与气温、降水、蒸发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49a 来石羊河流域上游产流区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冬、夏季减少趋势大于秋、春季;90 年代径流量衰减明显,特别是年、春、夏季出现明显突变;年径流量补给主要以汛期雨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比例在逐渐增加;流域内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