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方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的力学性能

来源 :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o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合理地确定核心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接触模型等,对4种不同截面形式的薄壁方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进行了非线性全过程受力分析。利用薄壁方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理论模型基础上,详细分析了4种不同截面形式的薄壁方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的荷载-变形关系以及应力分布规律,讨论了薄壁方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模态。研究结果将为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一种目前承载能力最大的铸钢万向铰支座进行了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该支座由上支座、转动垫块和下支座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上支座和下支座采用符合DIN10293标准的GS20Mn5钢铸成。支座通过三者之间的接触来传递荷载,通过上支座凹槽相对于转动垫块的滑动来实现支座的转动。由于支座比较复杂,本文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铸钢支座的实体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铸钢支座的有限元模型
风危险性分析是根据风的气象特征以及风的历史记录,预测出某一特定地点或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遭受的强风的概率。和良态风不同,台风是一种低频度、小尺度的风系统,某处遭遇台风是小概率事件,样本缺乏,为了克服台风实测数据数量及质量上不足的困难,利用历史上有限的台风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台风风场从而预测极值风速,为沿海重大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基本风速,为台风危险性分析提供基础是目前国际上广为接受的普遍采用的方
钻孔灌注桩以其特有的适应性强、承载力大、成本适中、后期质量稳定、施工噪音小、对相邻干扰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水工建筑和桥梁工程中。但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如果不能合理及时的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很容易造成各种质量问题,且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正确合理的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灌注桩施工中出现的的诸多问题中,钢筋笼上浮
在港珠澳大桥A塔上10m高度和60m高度同时架设超声风速仪和螺旋桨风速仪,进行了长达一年时间的平均风场和脉动风场实地观测。对实测数据的脉动风特性主要集中在湍流积分尺度和脉动风功率谱分析研究,对湍流积分尺度进行了自相关函数直接积分法、Davenport指数衰减法、Vonkarman谱拟合法、AR模型法等多种方法比较,同时和经验公式与日本规范建议公式进行比较取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建议公式。基于实测数据,对
在相邻结构间安装粘弹性阻尼器控制结构的地震响应。在ANSYS中建立了相邻框筒结构有限元模型,采用Kelvin模型模拟粘弹性阻尼器,基于广义单自由度体系建立了相邻结构等效双体单自由度体系方程,采用在双体单自由度结构间设立Kelvin型被动控制单元的最优参数表达式,求得了相邻结构间阻尼器最优参数。在ANSYS中将阻尼器进行分布布置,采用模态综合超单元法对设置有阻尼器的相邻结构进行了动力缩聚,并对结构模
研究了水平拉索和斜拉索在端部轴向激励和桥面竖向激励下的参数振动问题,探讨了两种情况下拉索位移响应及索力的变化规律.本文以实际工程拉索为例,首先对水平拉索参数振动的偏微分振动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并进行扫频和参数分析;然后利用ANSYS建立了斜拉索在桥面竖向激励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不同匹配频率下的振动响应分析.验证了拉索参数振动的发生条件,通过参数分析,得到了拉索激励幅值、阻尼比、初始拉力变化对参数振动
结合试验资料,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探讨了挤扩支盘桩的抗拔性能,对其受力机理、荷载传递性状等规律进行分析。并根据土体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指出土的破坏模式是沿盘端向上剪切滑移破坏,提出优化设计时挤扩支盘桩盘间距和桩间距的最佳范围。
土石混合体是由作为骨料的砾石或卵石与作为填充料的粘土或砂土组成的特殊工程地质材料,无论天然形成或人工合成,其力学特性与均质土体或岩体相比均有较大差异。本文以昆明新机场高填方中大量采用土石混合体作为填料为工程背景,在二维颗粒流程序中对土石混合体试样的侧限压缩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不同级配条件下土石混合体模型的微观结构及基本力学物理性能。通过比较各试样的侧限压缩模量,研究了含石率对土石混合体骨架效应
巴基管(CNTs)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准一维管状结构和优异性能而受到科学及工业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在水泥基材料中引入了一定量的多壁巴基管(MWNTs),混合成型巴基管水泥基复合材料(MWNTs/CC),同时还制备了空白参比试件(Plain/C)。采用四电极伏安法分别探讨了MWNTs/CC及Plain/C试件的直流I-V以及交流阻抗特性。结果发现:与参比Plain/C试件的相比,掺有
广州新电视塔沿其高度方向共分布四个透空区,除了在细腰段透空区设置有四道水平径向支撑外,其它透空区的立柱沿轴线方向较长范围内无明确的径向约束。通过结构整体屈曲分析,发现结构的底部透空区和细腰段易发生大面积群柱的失稳,因此,透空区群柱的稳定性问题是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之一。本文分别针对底部透空区五柱并联子结构模型和细腰段整体模型的稳定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试验和理论研究,通过对群柱的研究,揭示了轴力分布模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