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段DInSAR技术提取墨西哥Baja地震形变场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_lili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多波段DInSAR技术提取墨西哥Baja地震形变场进行了综述,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作为一种主动式遥感手段,具有覆盖范围大、空间分辨率高、全天候、全天时的优点,己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并对此进行了概述。
其他文献
当前,无论是能源、矿产资源勘查,还是解决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电法勘探正向高分辨率的三维方向发展。要实现三维电阻率测量,得到地下介质更精细的三维电性结构特征,需要解决如何采集高分辨率的三维电阻率观测数据以及相应三维成像技术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LQC-II型三维电阻率测最系统总体结构与特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LQC-II型三维电阻率测量系统性能基本稳定,测量结果可靠。
无论是观测仪器还是观测台站,与国家防震减灾、地震预测预报、地震科学研究的实际需求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也与观测台网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相适应。基于上述情况,对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台站观测系统体系构架要发展综合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仪器研制需完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接口、生产等标准规范。
随着高密度采集和宽方位数据的需求日趋增加,国际上相继出现了高效、高保真、环保的可控震源等勘探技术。滑动扫描采集就是下一组震源不必等待上一组震源震动结束即可开始震动的一种采集方法,此时,上一组震源的谐波与下一组震源的基波信号混叠在一起,不易分离,在相关后的地震记录上形成谐波干扰。本文介绍高效可控震源采集(HPVA)技术,它不仅可去除大部分谐波噪声,而且在不降低信噪比的情况下极大地缩短作业周期,提高生
目前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基于一次波和多次波的正常时差差异和多次波的周期性来进行多次波的压制,第二类为基于波动理论的多次波模型减去法。这些方法都是在数据空间实现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引入一种新的思路,在成像空间进行多次波的压制,该方法具有数据空间多次波压制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得到质量较好的成像结果。
谱模拟技术能够克服自相关法子波振幅谱估计的缺陷,对反射系数序列非白噪的情况有很好的包容性,并且对子波长度的过估计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但传统谱模拟反褶积方法的处理质量严重依赖于谱模拟参数的选取,处理的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严重。针对谱模拟反褶积方法存在的这一局限性,本文将该技术与自相关法相结合,形成自适应谱模拟技术,谱模拟参数自适应选择,无论反射系数是白噪序列还是非白噪序列都能得到较精确的子波振幅谱估计值
本文以丽江断裂为研究目标,收集了2003~2010年的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共28景,外部DEM数据采用使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SRTM3(90m分辨率),利用目前常用的PS-InSAR处理方法分别进行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并对比各种方法的处理结果与标准差。在多种PS-InSAR处理方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丽江断裂自2003年至2010年的形变序列特征与平均年形变速率。
为了揭示羊八井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以及羊八井地热站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情况,本文利用从2006年10月22日到2010年2月28口期间的16景ASAR数据进行PSInSAR处理,得到了该地区年平均沉降速率,并对所采用的时序分析方法进行了概述。同时指出羊八井-当雄盆地存在着缓慢的地壳运动。而羊八井电站附近的大范围的沉降主要是由于人为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
本文概述了宽幅InSAR的基本原理与特点,首次利用干涉图叠加方法分析了覆盖阿尔金断裂带西段( 78°E~85°E )最近5年的27景Envisat ScanSAR数据,通过剔除大气延迟、地形与轨道残余等误差,得到了比条带模式更高空间密度的阿尔金断裂带西段的滑动速率图。
本文以舟曲泥石流灾害为例,将TSAR技术运用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成功获取了泥石流的灾害范围,以及舟曲区域附近滑坡体的形变,并且使用高分辨率光学影像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不同于单纯的用肉眼分析高分辨率光学图像,其可以识别潜在的滑坡体,达到监测预警作用,因此其具有广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本文在分析大量俯冲板块附近地震数据的基础上,发现苏门答腊岛俯冲板块附近激发的T波,在南印度洋地区传播时会出现T波双峰现象,而该现象不能用传统的P、S波分别单独转换为T波信号而形成的时差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