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荧光偏光技术对古木进行腐朽等级判定及加固程度的辨析

来源 :第六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木材的发掘和保护已成为当今考古研究的又一重大研究领域而受到普遍的关注。本文基于海门口遗址的实例,利用荧光、偏光技术对木材解剖学的分析,从而得到古木腐朽等级的划分及加固方法的可行性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古代针叶材的腐朽初步分为四个等级;酚醛树脂加固古木较之天然树脂有更为理想的支撑细胞壁骨架的加固效果。
其他文献
  以速生林泡桐木材为基材,通过浸渍不同浓度的CaCl2和Na2CO3两种不同的无机盐溶液,得到CaCO3/木材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进行表征,并使用
  Ni-Fe-P ternary alloy coating was deposited on triplochiton sclexcylon veneers by electroless plating to prepare a magnetic,corrosion-resistant and electrom
会议
  超疏水木材耐久性的提升,将会极大拓展未来超疏水材料的应用领域.本文采用一步水热法在木材基底上构建超疏水结构,使水滴静态接触角可达151°,滚动角小于5°.采用湿热老化实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KH550为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一步构建超疏水杉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仪(FT-IR)、接触角测试仪分别对超疏水木材
  本研究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正十二烷醇为芯材,密胺树脂(MF)和聚乙二醇改性密胺树脂(PMF)为壁材的相变材料微胶囊(MicroPCMs),并将MicroPCMs 添加到木塑复合材料(WPC)
会议
  对香菇出菇、黑木耳出菇灵芝、出灵前后的菌棒,以及松木屑的9项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香菇出菇后的菌棒灰分含量为12.23%,限制了其替代木屑制备机制炭冷水抽
会议
  综述了云南省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现状,指出云南省发展生物质能的重要意义,并就其优势与不足来谈云南省生物质能源面对发展机遇与挑战应当采取的策略。
目的:探讨在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的不同时期低氧处理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方法:建立ES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在分化过程的不同时期采取低氧(氧浓度为4%)处
  为解析巨龙竹木质素及LCC结构特征,在温和条件下,采用二氧六环和二甲基亚砜分步抽提球磨后的巨龙竹原料,分别得到两个富含LCC结构的有机溶剂可溶性木质素组分(MWL、DSL)。结
β-甘露聚糖酶(Mannanase)是一类能水解含有β-1,4-D-甘露糖主链的内切水解酶,属于半纤维素酶类,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β-甘露聚糖酶在食品、制药、饲料、造纸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魔芋低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寡聚糖,利用β-甘露聚糖酶来水解魔芋以制备高纯度的寡糖,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以魔芋田和魔芋加工厂废液中采集的样品为实验材料,筛选出36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