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矿{100}与{111}晶面的氧化反应差异性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中,黄铁矿结晶能力强,晶体自形程度较高,主要以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的单形以及由他们所组成的聚形存在.目前,大部分关于黄铁矿氧化的研究主要以破碎颗粒为研究对象,颗粒被破碎后会暴露许多高能面,增加其表面活性,而难以反映自然界的真实情况.笔者所在课题组曾以天然黄铁矿的不同晶面为研究对象,获得了不同晶面的氧化反应速率的显著差异.然而,天然黄铁矿存在As、Co、Ni、Cu等多种杂质元素,这些杂质元素会影响黄铁矿的体相传导和表面电子结构,进而可能对黄铁矿不同晶面的氧化过程产生影响.为排除杂质元素对黄铁矿不同晶面反应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纯相黄铁矿的{100}和{111}单形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这两种晶面的氧化反应差异性,并结合xps二维相关谱分析了它们氧化过程中S, Fe, O物种信号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氧化过程中,{111}单形晶的氧化速率显著快于{100}单形晶,该结果与天然黄铁矿晶面反应性顺序一致,进一步证实了黄铁矿不同晶面的反应速率受其表面结构控制。所研究的两种单形晶晶面的表面物种变化发生在氧化产物变化之前;而不同晶面的表面轻基和吸附水的变化顺序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不同晶面结构控制的=Fe(Ⅱ)与=Fe(Ⅲ)的循环转化过程存在差异所致。该成果表明采用杂质含量较低的天然黄铁矿晶面样品进行相关的表/界面反应性研究能够有效地表征黄铁矿不同晶面的本征反应活性。
其他文献
地震学观测表明,核幔边界存在很强的各向异性.而这种各向异性与下地幔组成矿物的晶体择优取向息息相关.因此,在下地幔温压条件下原位测量相关矿物/相的单晶弹性模量对理解在核幔边界观测到的各项异性、理解地幔深部的动力学过程非常重要的.在地幔岩模型中,(后)钙钛矿[(Mg,Fe,Al)(Al,Fe,Si)O3]和铁方镁石[(Mg,Fe)O]是构成下地幔的主要组成矿物.有研究提出,后钙钛矿的存在可能是D"区域
我们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硅酸盐熔体和铁熔体间C 同位素分馏系数.并考虑了氧化还原条件和压力条件(0~120GPa)对C 同位素分馏系数的影响.我们的计算结果显示,即便在地核形成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较重的13C 依然显著倾向富集于硅酸盐熔体中.硅酸熔体的氧化程度越高,C同位素的分馏越显著.压力对C 同位素分馏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但是压力效应的方向和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硅酸盐熔体的氧化还原
HED族陨石可能是来自灶神星Vesta(第4号小行星)的陨石,主要由超基性和基性的火成岩以及碎屑岩组成.据前人的灶神星岩浆洋模型,灶神星具有金属的地核,富橄榄石的地幔,富斜方辉石的下地壳和主要为玄武岩的上地壳,而没有高度演化的岩石组分.在Eucrite NWA8021陨石中发现了岩石的分层现象,并在中间层发现了高演化的岩石组分.对高演化部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形成环境和岩浆演化的过程,进一步帮助认识
各种污染源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可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而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有许多控制氮氧化物的技术方法,其中NH3去除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几十年来的主要技术.这一技术的核心就是催化剂的选择.使用含Mn的天然菱铁矿锻烧制备具有丰富微孔的Fe-Mn氧化物用于SCR催化剂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采用来自山东乳山的菱铁矿,样品经破碎后用40-60目标准筛分离,
豆荚状铬铁矿常产于蛇绿岩套的方辉橄榄岩中,矿体多呈豆状、浸染状和块状,常发育有几厘米厚的纯橄岩外壳.基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豆荚状铬铁矿主要通过玻安质岩浆-岩石圈地幔(方辉橄榄岩)反应(简称"熔岩反应"),或玻安质岩浆-岩石圈地幔(方辉橄榄岩)反应+熔体混合结晶分异作用(简称"熔岩反应-结晶分异")形成于地幔浅部(~<50km).而超高压矿物和显微结构(比如:金刚石、柯石英、透辉石
近年来,石油资源日趋匮乏,随着大型页岩气资源的不断被发现,天然气将占主导地位,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温室效应也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面临能源匮乏和环境恶劣的挑战,人类已经研究以甲烷、二氧化碳为原料重整制成小分子合成气利用到工业中,为后续费托合成提供上流原料,在缓解温室效应的同时,还能获得有效的工业能源燃料,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本文中选用凹凸棒石黏土为载体负载镍铝催化剂用于甲烷二氧化碳干重
俯冲带作为壳幔相互作用的强烈区域,是研究壳幔循环动力学机制的重要对象.洋壳往陆壳俯冲过程中会将洋底沉积物和洋壳的含水矿物带入到俯冲带更深的部位,而这些含水矿物的稳定性支配着水从俯冲地壳到地幔的迁移过程.深部水循环对地球物质循环、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弧火山活动及地震活动等有重要影响.高岭石在海洋沉积物中占比为5 %~60 %.实验表明高岭石在冷俯冲带高温高压条件(200℃、4.7GPa)下会发生超水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逐年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通量,特别是对二氧化碳通量的监测和估算,对研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Raymond et al.,2013).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对水库的观测和研究发现,一些热带和温带的水库温室气体水面释放通量很高,从而使一直被当作清洁能源的水电开发受到质疑,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也受到广泛的关注(Rudd et al
湖泊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有机碳的迁移转化、矿化分解和埋藏(Elisabet et al.,2018;Mccullough et al.,2019).湖泊碳循环对全球碳源汇有重要影响.全球湖泊总面积虽不及海洋总面积的2%,但每年的碳埋藏量占海洋碳埋藏量的25%~58%,而全球湖泊每年释放CO2估计达140Tg C,相当于每年河流向海洋输入碳的总量的一半(Cole et
我们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硅酸盐熔体和铁熔体间C 同位素分馏系数.并考虑了氧化还原条件和压力条件(0~120GPa)对C 同位素分馏系数的影响.我们的计算结果显示,即便在地核形成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较重的13C 依然显著倾向富集于硅酸盐熔体中.硅酸熔体的氧化程度越高,C同位素的分馏越显著.压力对C 同位素分馏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但是压力效应的方向和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硅酸盐熔体的氧化还原